业余精神深陷泥潭 谁还记得“非职业”的奥运会?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6日 14:03 新民周刊 |
撰稿/李 婷 杨 江(记者) 雅典奥运开赛之际,MBL风波让人们又一次对职业化提出质疑。 2003年11月7日,一则关于棒球的消息震惊了国际:美国棒球队当晚在巴拿马举行的雅典奥运会美洲区预选赛八强赛中阴沟翻船,以1比2负于弱旅墨西哥队,从而无缘雅典奥运
一片声讨声中,全美棒球协会凭借自己高度的职业化依然我行我素:“MBL(全美棒球大联盟)绝不会为奥运会让路。”他们活得自然潇洒,然而对于棒球运动的发展来说,却绝不是件好事,因为棒球已经被国际奥委会列为取消奥运资格项目的考察对象之一。 回想公元前776年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第15届开始,选手一律裸体出场,意在以人体的优雅、力量和勇气。那种完全个人化的竞技带来了无穷的魅力,于是顾拜旦在复兴奥运之时,明确提出了“业余原则”。 时至今日,非职业化的原则已被彻底践踏。福兮?祸兮? 业余精神深陷泥潭? 谁还记得非职业的奥运会? 事实清楚表明,现今除了拳击等极少数项目外,几乎所有的奥运会项目都对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一视同仁。北京体育大学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副教授易剑东认为,由于职业选手可以进军绝大多数的奥运项目,除了网球、足球等个别项目外,奥运会上的成绩可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但是,在最早的《奥林匹克宪章》上赫然写着这样的条文:奥运会是个人之间的竞争,不接受职业选手参与,只授予优胜者荣誉奖,不得以任何形式发给运动员金钱或其他物质奖励。 曾几何时,“非职业化”还是大家恪守的信条。据易剑东说,当时对职业运动员的界定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体力劳动者、专门从事体育运动并收取报酬。“职业”和“业余”的难以界定带来了不少冤假错案。美国选手索普曾被冠以“世界上最了不起的运动员”的荣誉,却在一年之后被追回金牌,天上人间的落差使他在弥留之际发出了“还我金牌”的呻吟,至今依然让人揪心。 理想终归是理想。顾拜旦等人的美好愿望经不起残酷现实的冲撞。 非职业化的禁条下,“球王”贝利,“金满贯”格拉夫、“飞人”乔丹都无缘奥运; 非职业化的禁条下,世界杯足球赛、NBA篮球赛的异常火爆使得奥运会的同类比赛相形见绌; 国际奥委会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撤下“非职业化”这把曾经熠熠生辉的宝剑,在1981年对《奥林匹克宪章》作出修改,取消了对职业选手的限制内容。 “非职业化原则的制定有时代的局限性”,易剑东说。 时代变了,规则也当随之而变。1988年,网球职业选手全面进军汉城奥运;1992年,美国篮球“梦之队”出神入化的表演倾倒了整个巴塞罗那;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职业自行车运动员首次现身赛车场;从1984年到1996年,国际奥委会通过不断努力,终于从国际足联那里得到一些“恩惠”,允许奥运会每队可以派23岁以下职业球员参加,同时还可有3名23岁以上的球员加盟。2000年悉尼奥运会,世界游泳也表现出明显的职业化倾向,到了本届雅典奥运会,绝大多数项目都已经与职业比赛对接。 于是,人们欢呼雀跃,卡尔·刘易斯回来了,埃德勃格回来了,乔丹回来了,奥运会似乎已从泥潭中挣扎而出。只是不知道,奥林匹克的业余精神是否从此深陷泥潭,永无可见天日的一天。 职业化的理由 尽管人们对奥运会的职业化有着众多的非议,但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取得游泳金牌的唐·绍兰德尔还是说出了这样惊人的话:“如果国际奥委会坚持其业余原则,那么今后能有资格参加奥运会的恐怕只剩下2到3名运动员。” 正如易剑东坚持的那样:“职业化是竞技体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 他说,体育起源于劳动,人们通过捕获野兽等原始劳动获得身体上的放松和精神上的愉悦,并逐渐意识到体育已成为一种需要,而竞技体育的力量性、对抗性又使人们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这在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最终竞技体育会走向职业化。 职业化的发展带来了各个单项运动的空前繁荣,但是,在这繁荣背后,人们不禁忧虑,它势必对奥运会产生强烈冲击,造成奥运水准下降,这样的矛盾又该如何协调。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足球就是一个典型事例。 毋庸讳言,“大力神杯”的光环早已遮住了奥运会足球赛,使其变得暗淡无光。当亿万双眼睛凝聚在世界杯的小小荧屏之时,当震天的呐喊响彻于世界杯的绿茵赛场之时,分给奥运会的注意力也就所剩无几了。 但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奥运会的存在自然有它的理由,那就是奥运会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前美国棒球队队员帕特·格里克在接受《西雅图时报》的采访时,对自己曾参加过奥运会的经历念念不忘:″那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实际上我更希望有更多的MBL明星选手去参加奥运会,我想每一个运动员都有为国争光的愿望,当你身披国家队战袍时,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易剑东解释说,在职业化轰轰烈烈展开的今天,支撑奥运会的最重要的动力就是国家荣誉、民族荣誉。现如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还存在各种纷争和矛盾,各国有化解冲突的需要,也有展示实力的欲望,奥运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平台。正如萨翁所言,体育能够把金钱、政治、艺术、性融合在一起,成为人类最通用的语言。 虽然这种国家利益与奥运会强调的个人精神相违背,但这已经是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奥运会从原先个人的竞技发展为国家的较量,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也就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职业化并非罪魁祸首 但是,不得不承认,伴随着职业化,诸如服用禁药、女扮男装、虚报年龄等恶果也随之涌现,甚至严重侵蚀奥运肌体,成为一颗颗“毒瘤”。 就在雅典奥运开幕之际,美国田径队丑闻重重,濒临崩溃。7月17日,继美国女子100米跑名将爱德华兹被抓出服药之后,美国110米跨栏选手拉里·瓦德和短跑高手格里梅斯又曝服药丑闻。仅仅过了半个月,8月3日,美国选手卡尔文·哈里森由于第二次药检违禁被美国反禁药组织宣布禁赛两年,将无缘雅典奥运会。 兴奋剂丑闻频出,使得国际奥委会痛下决心,对雅典奥运首次进行赛前随机药检,反兴奋剂中心计划在开赛之前对运动员进行抽查,预计参赛的3500名运动员中,将有1000人接受赛前药检,并首次进行600例红细胞生成素(EP0)的抽查。 对此,易剑东说,职业化本身谋求利益的本性和惯性是导致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等“病毒”的根本诱因。 但是,易剑东说,有些人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盆脏水全都泼在职业化身上,未免有些偏激。 与理想博弈 漫漫百年,奥运终于回归,“让奥运回家”,听上去是那么温馨。但显然,这种回归不可能完全回到当初“非商业化、非政治化、非职业化”的宗旨,拒绝商业化已让雅典伤痕累累,那么,回归也许只能停留在精神层面,给崇尚古希腊奥运精神的人们一点儿心理上的慰藉。 但易剑东说,这种精神回归也是做不到的。时代变了,想在这个纷扰的世界找到几千年前的纯粹与自然只能是种奢求。 “雅典提出的回归实际上是一种纠偏”,他认为,这种回归意在对上述三个宗旨的异化和非正常现象作出一些纠正,使其尽可能减少偏差,回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非职业化原则带有明显的复古的理想主义色彩,同顾拜旦一样,在1952年-1972年之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布伦戴奇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真正的业余选手可以和崇高的艺术家相媲美——为了艺术宁可挨饿也不出卖自己的作品”,这与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现实让我们无暇浪漫,我们最终选择了职业化。 易剑东说,职业化是必然趋势,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单项赛事超过奥运会,然后奥运会又会想尽办法对之进行“收编”,他称之为“历史发展的变奏曲”。除了单项项目外,一些综合性的运动会如世界运动会、极限运动会、世界少数民族运动会也逐渐会对奥运会产生冲击,奥运会将在与这些运动会的挑战中进行博弈,达到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