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重庆选手:刘瑛慧有望突破 王丽娜搭上末班车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 13:50 重庆晚报 |
编者按:在雅典奥运中国军团内,有两位重庆参赛选手,她们是跳远的王丽娜和链球的刘瑛慧。作为重庆人,我们当然强烈关注两位重庆选手的表现。出征之前,本报记者对有可能替重庆争光的两位选手进行了探访,以让山城市民对她们能有更多的了解。 刘瑛慧有望获突破
“我国女子链球整体实力强大,顾原、张文秀、刘瑛慧都破了70米大关,在今年的冬训中,几人训练水准提升相当大。如果照此形势正常发展,我国女子链球选手在雅典奥运会中将有望实现亚洲在该项比赛的重大突破。”中国田协副主席沈纯德近日在谈到中国链球选手的奥运前景时曾做了这样的评价。沈纯德提到的刘瑛慧,便是重庆运动技术学院田径系选手,她此次将作为中国奥运田径军团的一员前往雅典。 与重庆另一位获得奥运参赛资格的跳远选手王丽娜相比,26岁的刘瑛慧无疑是“重量级”的人物,这不仅是因为她1米80的身高和75公斤的体重,更因为她还有着两次打破亚洲纪录和获得釜山亚运会亚军的辉煌背景。 在目前的中国女子链球界,刘瑛慧和陕西名将顾原是公认的两位“大姐大”。多年来,她俩多次刷新中国纪录和亚洲纪录,也正是因为有她俩的比肩竞技,才使得亚洲女子链球水准突飞猛进并缩小了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差距,也才有了现在中国田协副主席沈纯德对奥运前景的乐观猜想。 生于辽宁的刘瑛慧1997年开始接触链球项目。后来通过一个偶然机会进入著名的北京体育大学并师从经验丰富的名教头孙游。而促成刘瑛慧成功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1998年迈入求才若渴的重庆运动技术学院田径系。在这儿刘瑛慧得到了极大的重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刘瑛慧在训练以及生活上都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关爱,这使得她的竞技水准能够迅速提升。进入重庆运动技术学院的当年,刘瑛慧便得以首度入选国家田径队。目前刘瑛慧已是北京体育大学在读研究生。 经过两年的苦心打磨,先天素质过人的刘瑛慧很快便出了成绩:2001年东亚运动会亚军;2001年北京大运会,第三名;同年广州九运会,亚军;2002年全国田径大奖赛海站,她又以68米06的成绩夺冠并打破女子链球亚洲纪录。这已是她第二次打破亚洲纪录;同年,她在釜山亚运会又夺亚军;2003年,她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勇夺冠军。 她的教练孙游告诉记者,“刘瑛慧不仅身体条件出色,而且领悟能力颇高,这使得她能不断在技术上获得长进;最重要的是,她具有极为良好的比赛心理素质,往往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 孙游认为,虽然刘瑛慧和顾原等中国选手整体实力不错,而且在7月之前均能投出70米以上的成绩,“但最近世界上投出73米的已有5、6人,因此她们要想取得较好成绩,还需加把劲才行。” 王丽娜搭上末班车 在中国奥运军团田径队大名单里,21岁的重庆田径选手王丽娜颇为引人注目,因为她幸运地搭上了中国奥运田径军团的末班车。 王丽娜是1998年进入重庆市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尽管入队进行专业高水准训练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凭借超强的个人实力迅速脱颖而出,成为国内跳坛一颗耀眼新星。 重庆田径队总教练童光琦在谈起当初王丽娜进队时的情景颇为感慨,“她是辽宁人,当初进队的时候15岁,身高只有1米59,最好成绩也只跳出过5米72。但当时看到她弹跳好且速度快,认为有培养前途,因此将她招了进来。” 本身具有的先天因素再加进入专业队后的系统训练,王丽娜很快便出了成绩。进队第二年,她代表重庆参加西安城运会,第一次亮相全国性大赛竟出人意料地以6米26捧回了第四名。但童光琦还不满意,他评价她的能力,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果然,接下来王丽娜便一发不可收了。2001年广州九运会,在主将彭凤梅战前因病手术时,王丽娜及时顶起了大梁,最终以6米51的成绩夺得季军。这一战也算得上王丽娜的成名之战。 广州九运会后,王丽娜依旧练得很苦,而成绩也呈平稳上升之势。而她把握的最关键一步还是在今年七月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北京站上,在距中国奥运军团大名单宣布还有三天时,王丽娜以6米72的优异成绩夺得冠军并超过奥运参赛A标,成为最后一位入选中国奥运田径军团的幸运儿。 北京站对王丽娜而言还不仅仅是取得了奥运参赛权,更重要的是,她首次战胜了此前在国内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名将关英楠,这对她的自信是个极大的鼓舞。紧接着在几天后的天津站上,王丽娜再接再厉,以6米61夺冠,成绩也远远超过了关英楠的6米23。“关英楠在国内已独霸跳坛多年,现在王丽娜能在奥运之前突破关英楠这个心理阻碍,对她打好奥运战役无疑是极为有利的”,童光琦说。 王丽娜目前已在北京进入奥运前的最后封训,按计划她将于8月20日随中国奥运军团第四批前往雅典。 考虑到中国跳远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因此本次中国军团并没给跳远项目定任何目标。对于王丽娜而言,此次更多的是重在参与,通过大赛积累经验,她的最大目标还是2008的北京奥运。 对于奥运,王丽娜认为自己虽然是首次参加,但心理上并没有太多的包袱,她会抱着拼的姿态接受考验,争取为祖国争光,为重庆争光。 记者 胡 敏网络编辑:翁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