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城市命运成摇钱树 开创奥运“新时代”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15:47 钱江晚报 |
1896年,被赋予新生命的现代奥运会在奥林匹亚山上蹒跚起步。108年后,经过百年风霜雪雨洗礼,奥运会再一次回归到缀满了绿色橄榄枝的故乡。 对于奥运会本身而言,这次回归颇有点衣锦还乡的意味:从当初稚弱幼小到如今根深叶茂,从惨淡经营到壮丽恢宏,越来越多的人们正汇聚在五环旗下,投身到如火如荼的奥林匹克运动中去。
当我们跨过历史长河对百年奥运进行重新审视时,不难发现,回归的奥运会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她早已不是单纯的体育竞赛,她更是一种理想,一种审美,一种沧桑,一种机遇。在她身上,人们看见了靠自身的努力求得人类团结、友谊、进步的美好未来;人们渴望并且相信,自己可以跑得更快、跳得更高、变得更强。——编者 奥运改变城市命运 从近几届奥运会来看,奥运会均使举办城市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某些时候甚至对所在国的发展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东京奥运会:1963-1964年,日本的经济繁荣被称为“东京奥林匹克景气”。1964年东京奥运会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奥运会,日本在世界上树立了崭新形象。日本从此步入经济强国的行列。 汉城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使韩国完成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过程。据统计,1981-1988年七年中,韩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一举跃入亚洲四小龙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 巴塞罗那奥运会:奥运会使巴塞罗那从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一跃为欧洲第7大城市和国际著名旅游城市。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奥运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并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 亚特兰大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使亚特兰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得到巨大改进,城市竞争力大为提高。1991-1997年,亚特兰大给美国带来了约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悉尼奥运会:2000年悉尼奥运会被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称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体育盛会,奥运会期间,几乎所有的人都通过各种媒介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健儿们身上,同时也集中到了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上。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以能举办奥运会而光荣,一些国家甚至将它作为振兴经济、繁荣文化的契机。每届奥运会,都有一堆城市争相申办。客观地说,举办奥运会不仅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全面检验,同时也是扩大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事情却不是这样的。除非某个城市特别想扬名立万,否则,对奥运会可不会那么热心。一则因为,奥运会当时的影响并不算大,二来,奥运会是个赔钱的大窟窿。 中看不中用的烫手山芋 奥运会自创办之初,有3条基本准则:非职业化,非政治化,非商业化。这些都是很好的理想。 最初,由于规模有限,时间不长,可以比较容易坚持这三条原则。但逐渐地,来自苏联东欧的专业运动员大量进入奥运会;然后,奥运会深深卷入政治冲突,先是墨西哥城学潮给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投下阴影;继而是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大血案,从此,每届奥运会都把反恐作为重大任务;接下来是非洲国家抵制1976年蒙特利尔使奥运会,使“五环”变成了“四环”;苏联入侵阿富汗,西方国家又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 只剩下最后一条戒律:商业化。由于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日趋增多,规模越来越大,场面越来越奢华,对技术、生活服务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承办城市面临着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蒙特利尔亏损了10亿美元,巨额债务差点让市政府破产,该市用了10多年时间才还清那笔债。莫斯科更是花去90亿美元,没有挣回一分钱。奥运会成了中看不中用的烫手山芋,各城市市长对奥运会敬而远之。1978年,申办下一届奥运会的,只有美国的洛杉矶一家,自然就轻松拿到了主办权。拿到主办权后,洛杉矶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反而愁眉苦脸。更有部分社会人士、甚至包括市政府官员,明确反对承办奥运会。 问题很简单:那么一大笔钱到哪儿去搞?赔了钱谁来还?这个时候,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掀起的经济改革浪潮正在席卷英美。人们已经不再迷信政府了,各个行业都在放松或解除管制,人们重新恢复了对市场的信心。而洛杉矶正是里根起家的地方,因为里根是好莱坞演员,也曾担任过多年加州州长。于是,有人突然想到了个好点子,把奥运会交给市场,也就是说,市政府不必插手,让私人企业去筹资举办。这样,政府不用花钱,成功了,白捡个好名声,失败了,也不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这一大胆的建议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同意。1979年,筹备委员会聘请了金融界人士、45岁的彼得·尤伯罗斯任组委会主席。 百万富翁贩卖奥运会 1937年出生在伊利诺斯州一个房产主家庭的尤伯罗斯,在美国只能算是个普通的百万富翁,商业上也没有什么惊人之作。 他毕生最成功的商业就是贩卖奥运会。接手奥运会筹备事宜之初,尤伯罗斯发现,一切得从零开始。当时的组委会真是一穷二白,没有办公室,没有银行帐号。尤伯罗斯自己拿出1万美元,在银行立了户头,又临时租下一所房子作为组委会栖身之所。历史上第一个由企业家主持的奥运会组委会开张了。 奥运商业性操作,最重要的财源是出售电视转播权、企业赞助、门票销售。以前的奥运电视转播是免费的,随便哪家电视台都可以转播。尤伯罗斯则将电视转播权包装为一项专利产品出售,电视台获得独家转播权,组委会则收到2.8亿美元转播费。政府官员拉赞助要么靠威胁,要么靠乞求,而尤伯罗斯却是谈生意,谈交易。他设计出了各种产品组合,吸引企业家购买。 其中最著名的是“TOP计划”(The Olympic Partners,奥林匹克伙伴),每个行业的赞助商只要一个,诱导企业自相竞争,抬高赞助要价。在谈判中,他也善于抓住谈判对手的心理,摆出最有说服力和诱惑力的理由,令对手高高兴兴地掏钱认帐,这一项筹集到3.85亿美元。尤伯罗斯严格控制赠票,甚至放出话来,即使总统来也得自掏腰包买门票。尤伯罗斯以前一直就在干服务业,知道如何进行市场促销。 结果,门票最终定价为50-200美元,售量也远远超过以往各届。对于一位成功的商人来说,第一课就是学习如何控制成本。以前是政府举办,具有一切官僚机构的特征:人员浩浩荡荡,场面轰轰烈烈。蒙特利尔奥运会雇佣了2000名工作人员,而尤伯罗斯则只要200人。7月28日当地时间下午4点15分,第23届奥运会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开幕。尤伯罗斯成功了。事后算帐,除去一切开支,最后组委会还结余2.36亿美元。 奥运会成了摇钱树 尤伯罗斯开创了奥运会的一个新时代。奥运会不仅可以扬名,也可以挣钱,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干?于是,争办城市一届比一届多:1981年,洛杉矶奥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在艰难时刻,只有汉城和名古屋两个城市竞办1988年夏季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取得成功,于是,1986年,就有6个城市竞办1992年奥运会,争办1996年和2000年奥运会的城市也都有6个,而申办2004年奥运会的城市已多达11个!获得主办权的城市也确实名利双收。1988年汉城奥运会赢利4.97亿美元,随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赢利0.4亿美元,亚特兰大奥运会赢利1000万美元,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则赚了7.65亿澳元。当然,各城市也看重奥运会的连带效应。它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并对经济产生长期的推动作用。汉城奥运会使韩国一举进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巴塞罗那奥运会给城市带来了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创造了2万个经常就业机会,也使该市从欧洲的一个中等城市一跃而为欧洲第七大城市。亚特兰大奥运会不用政府投资创造了价值5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钟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