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军团奥运版我的兄弟姐妹:哈姆兄弟驰骋体操场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 04:16 东方体育日报 |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句话不仅是中国人的传统。雅典奥运会美国军团531名选手当中就有七对兄弟姐妹——三对姐妹、三对兄弟(其中两对是双胞胎)以及两对兄妹档。 兄弟姐妹军团中最著名的无疑就是威廉姆斯姐妹,不过除了这对姐妹霸王花,美国军团的其他家族选手也不容小觑,如男网双打世界排名第一的布莱恩兄弟,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国击剑选手基斯·斯马特及其妹妹艾琳,还有率领美国男队夺得2003年体操世锦赛团体亚
无论何时,能够和自己血缘相通的人同时出现在竞技场上总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更何况是神圣的奥运会上。套用跳水选手杜马斯兄弟的话来说,“有一个来就已经好极了,有两个来那就是笑不动了。要知道在奥运会上,和一个从小到大跟你共同成长的家伙同场竞技,是一件多么神奇的事情啊!”网球爱打架的好兄弟 在26岁的鲍勃和迈克·布莱恩之前,代表美国网球队出征奥运会的双胞胎还要追溯到整整一个世纪以前,不过约瑟夫和阿瑟·威尔兄弟的名字,更多是被作为美国现任总统布什的曾叔公而让人铭记。 然而布莱恩兄弟让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他们势不可挡的冲劲。从三岁一同开始练网球至今,他们就注定是最好的双打搭档,因为他们不愿意独自上场征战。本届奥运会上,这对现世界双打第二组合将是网球男双冠军的最热门人选。 “谁说我们永远都是和平相处的?”对于“兄弟情深”这种说法,迈克忙不迭更正。由于平日里忙于在世界各地征战巡回赛,兄弟俩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把对方当成拳击靶子,或者靠斗嘴练嘴皮子。“就像今年法网四分之一决赛,我们差点没能过关。当时我就想,这次要是输球了,回家肯定把鲍勃暴扁一顿出气!”迈克大笑。游泳洁癖姐姐邋遢妹 除了在泳池里,塔拉和达娜·科克在家里也需要一条分隔线将两人的地盘划得泾渭分明。“我爱干净,而她邋遢得不可思议。”22岁的姐姐塔拉毫不客气地这样评价小两岁的妹妹达娜,“她的衣服扔了一地,连地毯都看不见。有了这条隔离线,我就可以把她的垃圾踢回她那边。” 达娜对这番评价全部笑纳,而且不忘反击:“我确实有些凌乱,不过她的洁癖更可怕。她会把所有书籍从小到大排排坐,再看看她的衣柜,连衣服都是按照袖子长短和颜色排列的!” 不幸的是,这对性格截然不同的姐妹到了雅典仍然得当室友,而且将在女子100米蛙泳和200米蝶泳比赛中同场竞技。跳水跳板上的OK组合 双人跳水最讲究的是同步性,当两人的体态、姿势和节奏完全一致,就达到了双人跳水的最高境界。没有谁比拥有同样DNA的亲兄弟更适合这项运动,25岁的特洛伊·杜马斯和24岁的贾斯汀·杜马斯无疑是本届奥运会男子三米板双人跳水比赛的幸运儿。 然而双人跳水诞生前,兄弟俩的前20年生活一直处于激烈竞争当中。“上大学之前,我们俩就因为同样的姓氏而必须竞争。”贾斯汀说,“为了一块金牌,我们就争得你死我活。人们总是说赢的是杜马斯,可我们当中只能有一个胜者。”特洛伊补充道。 这场争斗直到双人跳水变成正式比赛项目才结束,而兄弟俩的默契,却是在洛杉矶湖人队的三连冠时才找到。“在团队运动中必须把你自己的特殊性放一边去。就像科比和沙克,他们也是组合了好几年,才终于放弃各自的特殊性,所以才能赢。从那以后,我们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体操双胞胎是定心丸 美国人第一次、也是唯一夺得的奥运男子体操团体金牌,还要追溯到1984年。6月末的美国体操国内选拔赛上,当年的七名功臣重聚一堂,不仅让人联想到,雅典奥运会上美国人能不能重演辉煌? 让美国人有这种底气的,是一对孪生兄弟,保罗和摩根·哈姆。“要是我们一直保持状态,我看我们能够超过中国。”保罗自信地说,“因为这是一个特殊的团队。”21岁的保罗2003年成为首位夺得世锦赛个人全能金牌的美国男子体操选手,并成为夺得团体银牌的美国队中发挥最出色的选手。 自那以后,保罗成为美国体操队内的头号明星,媒体采访应接不暇。对此,比他的兄弟早出生半小时的摩根保持一颗平常心:“我只想着如何在场上打败他。我们雅典见!”击剑剑客兄妹齐亮相 33年前,一个名叫莉兹·斯马特、年仅18岁的牙买加女人搬到了纽约黑人区的布鲁克林,然后在那里含辛茹苦地抚养孩子。她的丈夫汤姆靠张贴广告为生,但仍然把孩子们送到皮特·维斯特布卢克(曾获得奥运会佩剑铜牌的美国选手)击剑学校学习。 在那里,艾琳·斯马特第一次接触到击剑。大她两岁的哥哥基斯沉迷于篮球、棒球和橄榄球,直到有一天对艾琳全身的行头产生了兴趣,“我向他展示了基本动作……他立刻变得很兴奋!”艾琳回忆道。 从那以后,击剑这项优雅的贵族运动在基斯这个布鲁克林的野小子心中扎下了根。在他第一次看见艾琳挥剑13年后,他已经赢得了两届NCAA冠军,与此同时妹妹已经成了全美冠军。 如今,艾琳和基斯双双代表美国队出战佩剑和花剑比赛。而基斯作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世界排名第一的剑手,深深感谢妹妹给他上的启蒙课,“我永远忘不了她拿剑指着我鼻子的那一幕。”作者:潘丽娟编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