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羽中心主任:男单风险双打受限 女子项目问题不大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09:03 新京报 |
本报专访刘凤岩(国家体育总局乒羽中心主任) 曾做过8年体育训练局办公室主任,4年训练局副局长,体育总局下面成立项目管理中心后,调入篮球运动管理中心担任副主任两年,直到主管乒羽中心。对于两个中国强项的管理,他曾说:“政策把握好了,人都用好了,方向把握好了,保证项目长盛不衰,这才是我们的责任。”
开栏语 再过30天,2004年雅典奥运会将拉开大幕。从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系列访谈。 在奥运会的故乡,中国体育代表团前景如何?这是每一个热爱体育或者热爱国家的人所关心的问题。在此之前,许多业内专家、业外名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但来自中国体育官方的声音寥寥。 毫无疑问,前瞻奥运赛事,国家体育总局及其下设的管理中心最具发言权。为此,本报记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对涉及奥运比赛的14个管理中心主任或是相关领导逐一采访,就各运动队的备战、重点队员的状态以及主要对手的情况逐一分析、点评。当然,我们不会忘记让他们介绍各管理中心各运动队甚至各运动员的雅典奥运目标。 我们希望,这个系列访谈能让各位体育爱好者对中国体育代表团有一个更详尽、更全面的了解。 从来没有人把中国乒乓球队或者羽毛球队称为“梦之队”,但谁也不能否认,他们是中国夺金效率最高的运动队。四年前的悉尼奥运会,中国乒球、羽球两队夺下8枚金牌(这两大项目一共才9个单项),占代表团金牌总数四分之一强,堪称扛起中国队夺金大计的“双肩”。 8枚金牌是巨大的荣誉,也是沉重的包袱。在外,中国军团已是众矢之的,是各国选手研究对象;世界体育组织不厌其烦地变换规则,以把中国选手的优势降至最低。在国内,国人早已对乒羽寄予厚望,领导只能不停为之减压。展望雅典奥运会,乒羽中心提出4至5金的目标,是客观的实力估计,也是希望给选手宽松的备战环境。 中心主任刘凤岩坦言:“四年前的8金,有很大幸运成分。希望广大群众了解乒羽的真实水平。”同时他也表示自己并不满足于4块或5块金牌。他深知,只有轻松上阵,才会完美发挥! 目标 水涨船高,仍须务实 记者:悉尼奥运会,乒羽中心为中国贡献了8枚金牌。本届奥运会目标是什么? 刘凤岩:上届我们比较幸运!8块金牌中有几块是意外所得。事实上,上届奥运会我们的目标是4块金牌。而像乒乓球男单,羽毛球男单、混双,都赢得很幸运,对手发挥得不好。有任务在身的选手正常发挥了水平,没有任务的选手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超水平发挥,意外地多拿了几块金牌。客观地讲,8枚金牌不是我们真实的水平。 记者:上届拿8枚金牌,对我们本届奥运会制定目标是不是会有一些影响? 刘凤岩:由于上届拿了这么多金牌,一下子把台阶铺得这么高了,人们的期望值自然水涨船高,使得我们本届奥运会压力比较大。希望你们媒体在做宣传报道时也要客观些,给我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总局给我们定任务时也是比较宽松的,没有说你上届拿了多少,本届一定要拿多少多少金牌,尽量发挥水平,尽量多拿金牌。他们也知道我们的困难比较大。 记者:你觉得,本届奥运会我们争取几块金牌比较客观呢? 刘凤岩:我估计是四五块吧!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这个目标。对外讲,我们不能把调定得太高,否则会无形中给运动员增加压力;现在我们基调定低一点,在充分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向更高目标冲击,可能效果更好。 夺金点 男单风险双打受限 记者:与上届相比,中国队和对手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凤岩:总体上讲,世界乒羽格局没有什么变化。像羽毛球混双,一直以来我们的主要对手就是韩国选手金东文、罗景民,现在仍然是他们。羽毛球男双有进步,但还不足以夺金,能进前四就很不错了。其他项目都变化不大。 记者:男单这一点上,羽毛球和乒乓球是不是有相似之处? 刘凤岩:是的,这两个项目对手数量多,水平高,因而偶然性就更大。到目前为止,我们两项男单还没有称霸世界的绝对实力。比如羽毛球男单的林丹,他去年今年夺得过好几站冠军,但在他赢的比赛中,还有好多好手他都没有碰过,而且还有很多对手与他互有胜负。 记者:单打夺金的可能性有多大? 刘凤岩:从全年的分站赛看,在总共13站比赛中,我们几乎拿了一半以上的单打冠军。这说明我们具备一定的冲击冠军的实力,但要说在奥运会上拿下冠军很难。奥运会毕竟是大赛,有很多不可预料的因素。有可能但不是一定能,要看我们封闭训练的效果,还要看临场发挥。三个男单选手必须超常发挥才行,如果碰到一个掉下一个,这个比赛就很难打了。 记者:女子项目不会有大闪失吧? 刘凤岩:女子项目也差不多,只是对手相对要少一些。相比之下,羽毛球队把握更大,乒乓球稍差。在乒乓球世界锦标赛,我们团体项目赢下来也比较困难。王楠输给削球手金景娥,日本的梅村礼也赢过张怡宁。双打也是如此,日本、韩国、中国香港的双打选手以及俄罗斯的一对削球手都能对我们构成威胁。 记者:据说,本届奥运会赛制对我们不利? 刘凤岩:是啊!参赛名额受限,夺金因难肯定会增大。以双打为例,在其他(世锦赛或世界杯)比赛中,我们可以报4对选手,羽毛球是7对。我们人多、水平高,在前面的比赛中可以把好多选手挡在决赛之外,为夺冠扫清道路。而本届奥运会,我们参赛的男、女双选手必须同分在一个半区,也就是说最好发挥也只有一对选手进决赛,这样风险增大了许多。 名单 乒羽情况不一样 记者:乒乓球早早公布了奥运名单,羽毛球名单为什么迟迟没有揭晓? 刘凤岩:国际羽联和国际乒联还不太一样,国际乒联在大赛积分方面截止的时间早,3月份卡塔尔世锦赛结束之后,运动员各项的世界排名都出来了,运动员就可以报名了。羽毛球积分赛事多,要等马来西亚站比赛完了后,积分才能最终出来,在这个基础上羽毛球报名才能开始。国际羽联截止报名时间是7月21日,在这之前报名都是允许的,我们也想通过这一阶段的比赛来观察一下羽毛球选手的表现。 记者:是不是有些项目的人选已经很明朗了? 刘凤岩:羽毛球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明朗一点,尤其是双人项目,单打和双打不用兼项,是分开的,不像乒乓球单打考虑完了还得考虑双打。现在,根据积分情况,男双肯定只有两对,桑洋/郑波、蔡赟/付海峰,混双只有两对,张军/高崚、陈其遒/赵婷婷,女双有三对,高崚/黄穗、杨维/张洁雯、魏轶力/赵婷婷,这已摆在台面上了,没有什么悬念。剩下就是男女单打,在获得奥运会资格后,我们男女各有四五个优秀的选手,该派哪三个选手去完成夺金任务,这得综合各种因素,比如大赛经验、心理素质、技术特点等,还得兼顾2008年培养新人的任务。 记者:在技术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是不是新人优先考虑? 刘凤岩:因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总局给了我们在本届奥运会上锻炼新人的任务。以往只派水平最高的选手去奥运会,不存在锻炼新人的考虑;同等情况下,本届奥运会考虑新人多一点,这是总局的一个原则。 记者:乒乓球男单名单公布时争议比较多,为什么? 刘凤岩:男单第三人选在王皓和孔令辉之间有一些争议,王皓在团体赛之前无论是自己还是在教练心目中都没有底,但在世乒赛一些关键的场次中,教练大胆用他,他也不负众望,一连打败了几位世界最强的选手,在竞争大名单时天平无形中向他那方面倾斜得多一些;相对来说,孔令辉在国际大赛中的表现以及技术状态方面不是很好,比较令人担心。 记者:羽毛球会不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刘凤岩:差不多,羽毛球老一点的是夏煊泽、陈宏,年轻一点的有林丹、鲍春来、陈郁,他们各自有利有弊,到底怎么选人,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最后定夺。女单也是这么一种情况,没说谁能去谁不能去,还得看队员的身体状态。 记者:在汤尤杯结束后,有报道说,李永波在奥运会上要拿足5块金牌? 刘凤岩: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努力的方向。每一个做教练的和他所带的队伍,如果没有冲击全部金牌的勇气、决心、信心和激情,他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教练,他所带的队伍也不是一支朝气蓬勃和有战斗力的队伍。连想都不敢想,你还怎么去做呢?何况,我们的项目有强项和弱项,但是,我们的弱项也是相对的弱,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弱项相对也在强项范围之中,具备一定的竞争能力。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提出来冲击全部金牌、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没有什么不对的!但不是说5块金牌一定能拿下,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敢说这个大话。 刘国梁 天生的教练材料 记者:请评价一下乒乓球男队主教练刘国梁执教一年来的表现。 刘凤岩:这一年来,刘国梁进步很大,基本上完成了任务。他带男队参加各类国际大赛,成绩比较稳定,说明他的工作还是有实效的。他具备一位优秀教练员的基本素质,这与我们选定他时的分析是相吻合的。 记者:当时选定他时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刘凤岩:在他当队员时,我们就有培养他当教练的想法了!他的气质类型适合当教练。他很聪明,善于动脑筋,打球愿意想问题,愿意琢磨和表达。他当运动员时就像老大哥一样很受欢迎,大家都愿意听他讲,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些我们都观察到了。这个运动员将来不打球了肯定是当教练的好苗子。 记者:从教练到主教练,是不是太快了点? 刘凤岩:破格提拔他为男队主教练是出于形势需要。他对乒乓球的规律把握得深、理解得透。这样,他的一些体会可以在执教中带给年轻运动员。他上来后,注重抓队伍的作风和凝聚力以及队伍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激情,把握新规则的动向和脉搏,能够及时跟着形势变化,这些方面做得很好,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战斗力都要好于女队。 记者:有什么需要提高的地方? 刘凤岩:当然,他比较年轻,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和理论水平都需要加强。他目前利用工作之余,还在上海交大选修了一些课程,一年有几门课,主要是对他工作起到直接作用的管理课程。 备战行程 乒乓球队从7月11日到30日在正定进行奥运会前最后的封闭集训三周,之后再打一个热身赛就回北京准备出发。 羽毛球队一直在湖南益阳,这期间要打两次热身赛,7月18日和28日各一次,然后回京准备出发。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韩双明 《南方都市报》记者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