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故乡 难言喜忧--希腊人谈2004雅典奥运会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0日 10:02 河北日报 |
“真的要感谢奥运会啊!以前从市区到机场开车至少要走一个小时,但自从有了这条高速公路,最多不过半个小时,”出租车司机帕潘德鲁一边说,一边驾车飞速行驶在雅典市区通往机场的高速公路上。 《奥林匹克重返故乡》的作者、希腊人约翰·罗斯认为,雅典为举办奥运会而修建的高速公路、轻轨和机场等基础设施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青春的魅力。但奥运会留给雅
由于政府官僚主义作风严重,雅典在获得2004年奥运会举办权后的头四年里,筹备工作极为缓慢,以致外界一直担心这届奥运会能否如期召开。直到2001年,希腊人才真正行动起来。 为了举办2004年奥运会,希腊政府总共投入72亿美元,用于修建比赛场馆、改善城市交通设施以及安全保卫工作等。有专家甚至预言,到奥运会结束时希腊的总投入将高达120亿美元,远远超出最初55亿美元的预算。为此,整个希腊在今后十年里都将背负着沉重的还债负担。 然而,在希腊《每日新闻》报的编辑尼科斯·康斯坦德塔斯看来,奥运会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绝非金钱可以衡量的。康斯坦德塔斯说:“希腊人愿意为奥运会‘埋单’,因为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了他们心中长久以来的梦想———让雅典再次崛起。” 不过,并非所有的希腊人都欢迎奥运会的回归。位于雅典埃戈斯菲亚区的“反对2004联盟”便发出了最强烈的反对音。他们的负责人之一瓦非迪认为,现代奥运会沾染了太多的商业气息,早已失去了最初的那种“纯洁性”。他对新华社记者说:“老百姓不懂政治,他们只晓得自己兜里有多少钱。我们不想一直为奥运会掏钱。” 国际奥委会一直极力避免奥运会过度“商业化”。国际奥委会将2004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交给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雅典,也是希望奥运会能够借此“返璞归真”。 然而,一位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女士对记者说,从火炬接力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奥运会已经离“以人为本”的宗旨越来越远。“有一次火炬接力的队伍碰巧从我身边经过。我注意到,行进在最前面的是赞助商的车子,然后才是火炬手。”新华社记者高鹏温新年 公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