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日报:心理压力来自哪里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06:44 哈尔滨日报 |
昨天,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王皓以2∶4不敌韩国选手柳承敏,从电视直播中我们看到,王皓神情沮丧地离开比赛场地。据媒体分析,“压力过大”是王皓失利的主要原因,而笔者认为失利不仅有王皓个人的因素,还有外界的压力。 王皓和柳承敏,一个21岁,一个22岁,一个排名世界第四,一个排名世界第三。按照以前比赛结果,王皓胜多负少,而昨天,球台则是柳承敏的天下,王皓在他的面前失去应
一直以来,我们把夺取奥运会金牌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下指标、定任务成了习惯或者法则。虽然在征战奥运会之前,我们把指标降到最低,但这种习惯在某些领域却愈演愈烈。 诚然,体育与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体育绝非政治,竞争也不是战争。因此,当我们的运动员扛着这座大山向奥运会奖牌这座大山攀登的时候,我们早已累得不行了,何况还要争取金牌。 对“为国争光”的片面理解是运动员压力过大的又一原因。长期以来,我们生活在只有争取奖牌,尤其是金牌才是“为国争光”的环境里,这似乎形成了一种潜意识。因此,当占旭刚因三次失利而泪流满面时,他感到失望,但他没想到的是,三次参加奥运会、两次夺冠,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本身就是“为国争光”,虽然他此次入选国家队召来不少非议。跟国外相比,我们的“国家”观念很重,这是民族精神,值得弘扬,遗憾的是对它扭曲理解导致我们一次次失误。 在向奥运会奖牌发起的冲锋中 ,成功者得到无数鲜花、掌声和金钱,失败者有可能寂寞无人问津,这是残酷的现实。 当奥运金牌抑或奖牌跟功利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有人用“庸俗”来形容,但夺取奖牌得到合理回报应该鼓励。可惜的是奖励过大,运动员压力也过大,成功则有可能造就新的百万富翁,失败似乎一钱不值,“功利”成为“压力”的又一制造者。 无论压力来自哪里,无论我们成功,还是失败,“更快、更高、更强”永远是体育运动的实质,对于运动员来说,参与永远意味着胜利。 见习记者 陈将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