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奥运选拔之困惑--从孔令辉出局说起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9日 15:31 东方网-文汇报 |
文/本报特派记者叶志明 孔令辉拿过乒乓球世界大赛的所有冠军,被誉为“全满贯”,同他一起享受这个待遇的只有他昔日的队友、今日的教头刘国梁。今天,在悉尼奥运会的男子双打比赛中,他与王皓不敌瑞典组合瓦尔德内尔/佩尔森,30分钟中断了雅典之旅。
孔令辉短暂的奥运之路,让人想起了另一个人——上届男双金牌得主之一的阎森。阎森因为去年不慎遭遇车祸,中断了一段时间的训练,今年春节开始恢复,因此出现了男双奥运名额之争。如果阎森不受伤,男双奥运名单恐怕没有悬念。 本届双打比赛采取了新规则,即同一个协会的两对选手只能被分在同一个半区。这意味着不会出现中国两对选手会师决赛的场面。说国际乒联此规则针对中国也好,说此规则对强队不利也罢,已毫无意义。必须正视的是,此番奥运双打,特别是男双,中国选手面对着险峻的形势,夺冠难度骤然增加了一倍。因此,如何选派最佳的组合,让国球教头颇费思量。 今年4月,国乒举行了残酷的选拔。一种观点认为,阎森恢复了七八成水平,在接下来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还可以得到进一步恢复。另一种观点仍然对他的状态保持怀疑,认为中国队人才济济,应该将机会给状态更好的选手,孔、王是一对有实力的组合。在最后的内部对抗赛中,阎森没有过关。 奥运会的选拔是残酷的,对孔令辉和阎森而言,无论谁最后落选都是一个难以接受的局面。孔是上届单打冠军,阎是上一届双打的第一,他与王励勤长期霸占世界双打第一号的位置,被誉为近年来罕见的黄金双打。阎森落选后,孔、阎的师兄,乒乓球名宿王涛说,在中国乒乓球界这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失去机会比失去金牌更痛苦。 这种残酷的竞争和选拔,不仅给落选者带来了莫大的苦涩,也使胜出者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孔令辉、王皓今天之速败,一来说明我们的选手对老瓦的组合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状态不佳,慢热的毛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根治;另一方面,他们承受了巨大压力,思想负担过重,上场动作僵硬,没有发挥应有的水准。孔令辉的出局,让我们感受到了奥运赛场的残酷,也凸显了我们奥运选拔的困惑。 (本报雅典8月18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