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起金牌养不起冠军 中国体育风光后面是尴尬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1日 17:18 人民网-江南时报 |
雅典奥运会上,辽宁选手为中国夺得了四枚金牌,对素有“金牌工厂”之称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来说,他们超额完成了自己出征前提出的“力争三金”的目标。不过这次超额也许会令辽宁省体育管理部门感到尴尬,虽然早在奥运之前他们提出的“对奥运金牌选手的奖励将不低于15万元”已经在全国各省市中属于奖励额度最低的之一,但这依然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夺得起金牌,养不起冠军,是这个体育大省无法回避的尴尬。
在沈阳风光秀丽的南湖公园的旁边,是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在学院的侧旁,还有几座住宅楼,这就是在沈阳很出名的冠军楼,现在冠军楼已经由刚开始的一座变成了几座,但还是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冠军的需求,一个创造冠军的地方现在也正面临着无法承担“赡养”冠军的苦恼。 2002年3月4日,两份辞职报告递给了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领导,递交这份辞职报告的是两位赫赫有名的世界冠军:孙福明和袁华。她们分别是1996年亚特兰大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柔道冠军,但却因为房子问题准备离开辽宁,她们的要求其实也不过分,因为按学院规定,应该享受冠军楼的待遇,不过却迟迟没有分到房子。但冠军楼确实已经没有房子可以分配了。 据2003年的一次统计结果显示,辽宁省体院当时已有世界冠军50人,获世界冠军137人次;亚洲冠军115人,获亚洲冠军195人次;而全国冠军竟多达1159人,真是名副其实的“金牌工厂”。不过,每个冠军的背后都有一笔培养经费,而在获得冠军之后,又都有一个待遇问题。金牌多了是一种荣誉,但有时候却带来烦恼。最突出的矛盾是,这些冠军退役后的待遇如何解决? 按现在的体制,无论是冠军的培养经费还是夺冠后的待遇,基本上都是靠省里的财政拨款,但财政拨款毕竟有限,这些年,体院和一些有实力的队伍也在积极向社会筹措一部分资金,但相对于整个的资金支出,无异于杯水车薪。而体院也实在没有能力对麾下冠军们的难题“一包到底”。 “从感情上讲,我们的确希望让每个冠军都有一个非常美满的生活,希望每个人都幸福,但现在我们的经费的确无法让所有人都满足。这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矛盾!”一位负责人这样说。的确,由于经费紧张,体育大省辽宁已经有很多好的后备人才流失,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金牌工厂的成色也要减许多。 柳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