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报:我们是纯粹的“体育大国”吗?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16:17 《球迷》报 |
随着雅典奥运会接近尾声,人们逐步把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金牌榜的排名情况上:中国队能否保住“老二”的位置?如果最终在本届奥运会上排名第二,中国队是不是当之无愧的“体育大国”?事实上,在不少人看来,金牌的多少以及金牌榜上的座次象征着一个国家体育的发展水平。所以,鉴于中国军团在本届奥运会上再次疯狂摘金夺银,并且很有可能超越俄罗斯名列最终金牌榜第二,关于中国是否是“体育大国”的争论再次掀起波澜。
从许海峰射落第1枚奥运金牌到张怡宁挥拍拿下中国军团第100枚夏季奥运金牌,20年间中国军团在奥运史上写下了一页页光辉灿烂的篇章。放眼世界,能够取得如此出色成绩的国家屈指可数。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为中华健儿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对这20年的辉煌有清醒的认识。竞技体育只是体育运动的一部分,奥运金牌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国家整体体育水平。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体育大国,需要奥运会还有其他体育大赛的成绩,但更重要的在于这个国家从事体育事业的人口、体育设施的多少、体育科技含量如何…… 如果撇开那些金牌、奖牌耀眼的光环不说,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从事体育事业的人口以及人均体育设施的拥有率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关注体育健儿在各大赛事上能否出成绩,而忽略了体育事业的群众基础。比如,我们总是无比关注女足的表现,但真正从事女足事业的运动员不超过万人,而以8:0羞辱我们的德国女足有近100万的人口基础。事实上,我们现行的体育工程更像是个“金牌工程”和“精英工程”,指的是努力培养那么一小部分人成为体育尖子,然后寄希望于他们来为国家争夺荣誉。 早在1952年,毛主席就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的新中国体育发展基本方针。但多少年来,我国的群众体育还停留在举办运动会上,发起时“轰轰烈烈”,而后便悄然无声。与中华健儿在世界大赛屡有斩获相比,我们体育事业的另一面呈这样的状况:没有专门的倡导,更缺乏扎扎实实的工作,体育设施条件改善很慢,群众参与热情不高,还有体育科技含量的提高也跟不上世界发展水平。只有那些金牌、奖牌来充当门面,而没有体育人口基础、体育高科技含量等作为坚强后盾,中国的“体育大国”形象只能说是有件漂亮的外衣,但本质上还无法称为“体育大国”。 况且,不以广义上的体育而论,单就竞技体育领域来看,我们的体育健儿们在创造一系列辉煌的同时,也无法掩盖在很多项目上的尴尬。事实上,我们的夺金军团更加接近于一支“特种兵”而非一支队伍,他们所从事的项目大多是在世界范围偏于较少的群体,比如女子举重,再比如跳水……而在参与面最广的田径和游泳项目上,中国军团已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取得突破,即使有突破,那也只是零星天才带来的效应。 因此,崔大林说中国还不是“体育大国”,这是很实际的;肖天担心中国军团被俄罗斯赶上,也是有道理的。当我们的“特种兵”们基本上完成夺金任务后,剩下的只能看别人在田径等项目上争夺,只能看着其他各队大肆掠金,然后祈祷对手不要超过我们。如此底气不足的“体育大国”,不做也罢。只能这样说,我们其实距离真正的“体育大国”真的还很遥远。【动感光波】□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屡屡创造新的历史,但是中国能否就此冠以“体育大国”的盛名,这仍将是一个疑问。 (动感光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