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晶:后备不足何谈选拔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13:47 东方早报 |
我们看到,中国女排在20年后才得以重圆旧梦;自从“五朵金花”消逝在碧波池后,只有一个罗雪娟拖着疲劳的身躯为中国拿到可怜巴巴的一块金牌;体操队“掉”人又“掉”金;而射击队却由稳定的两三枚金牌升到了4枚…… “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虽然这是毛泽东在论述文艺方针时的名言,但对中国在制定体育发展方针时却很适用。“群众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发展基础,
巴西之所以盛产世界级足球“明星”,是由于该国街头足球盛行,足球人才源源不断。“而中国足球运动的投入可谓巨大,但投入主要指向少数的一线队伍,与产出严重失调,以致我国足球人口萎缩,无法出现人才的良性竞争,难以形成人才辈出的基础,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自身从事过足球运动的赵文杰对于中国足球的现状感受颇深,“女足在奥运会上的惨败,与该项目普及不够、人才选择余地狭隘不无关系。德国虽然在雅典奥运会上的整体表现不尽如人意,但该国各单项协会累计拥有会员2700万,群众基础雄厚,谁也无法轻视其竞技体育的实力,更无法否认其体育强国的地位。中国现有的单项体育协会,仍然把工作重心放在竞技体育上,而对于发展群众性的普及活动,没能发挥作用。”“应该说我国的选拔制度还算是合理,但也并不排斥个别运动员在个别项目上有些问题,这个问题一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内幕’,二就是时间问题,也就是要采取科学的选拔制度,”上海市体育学院体育理论教授徐本力说,“就比如游泳一般提前8周选拔,中长跑更长一些,短跑和举重就相对比较短。这是因为,运动员的运动水平是周期性的,不可能永远保持最佳运动状态,这就需要调整好时间,让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佳时参加比赛,才能赛出最好成绩。” 中国实现“奥运争光”战略用的是“举国体制”,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培养极少数的“尖子”,其优势是容易达到短期效果,同时却会使后备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普及性开展受到影响,使人才的涌现缺乏强大的基础。“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方针与社会经济的整体实力存在重要的联系,当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相对落后时,往往会依靠有限的投入发展竞技体育,以‘金牌’来振奋国人的自尊,而当社会经济发展到较高程度,则会加大对群众体育的投入,更加关注发挥体育对国民体质和生活的功能。”赵文杰说道,“中国目前的体制的确符合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往往偏重于竞技体育,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 体育的本质是参与、是欢乐、是健康,发展群众体育,不但是为培养奥运金牌选手奠定坚实的基础,更是为了使体育回归其本质,让更多的人在亲自参与中享受体育。体育的最终目标是增强国民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要看以奥运金牌为核心的竞技体育,同时要看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群众体育,更要看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如果不能给人们带来快乐,那么我们何必“体育”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