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让人感动的尊重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8日 02:15 中国青年报 |
在中国男篮与立陶宛队赛前,立陶宛队全体队员默哀了1分钟。赛后,立陶宛球员解释说,他们是为一名刚刚在国内去世的体育新闻工作者默哀,“我们和他是朋友”。 同样在本届雅典奥运会期间,有两名中国体育新闻工作者相继离开了我们,一名是战斗在雅典的电视台记者,一名是战斗在后方的体育编辑。他们的年龄都不大,但他们的离去除了引发同行的唏嘘感慨外,并没有引起与他们相识或熟悉的运动员的任何反应,官员们
本届奥运会上,记者与运动员的数量基本持平,如果再加上后方大批媒体工作人员的参与,人数则更多,此次媒体参与的力度堪称历届之最。虽然,在奥运会上唱主角的永远是那些体育明星,但如果没有媒体的参与,又有多少运动员会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呢? 在传媒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离不开运动员,而运动员同样离不开媒体。在国外,即便是NBA那些享誉世界的顶级明星,同样也会以一种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媒体记者。昨天,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当“梦六队”结束与西班牙队的比赛后,包括邓肯、埃弗森在内的所有NBA球星,全部在混合区里同记者侃侃而谈,来自NBA的中国主帅哈里斯也不例外。但在中国男篮与立陶宛队的比赛结束后,我们的大部分男篮球员却迅速地从场上消失了。 运动员是用纳税人的钱培养出来的,如何对待媒体记者,处理好与媒体的关系,既是自身素质的体现,也是不可推卸的义务。而我们的不少运动员,心情好时说上两句,心情不好时干脆视媒体记者如无物。至于对记者最起码的尊重,则很难看见。而这种心态的产生,与有关部门对待媒体的“躲防政策”是大有关系的。 封杀假新闻的最好办法,就是保证新闻渠道的正常流通。同样,学会尊重采访者,也是被采访者自重的表现。 立陶宛球员对一位普通逝者的尊重,“梦六队”明星对媒体的尊重,之所以会让我们如此感动,是因为这种尊重在我们的生存环境里缺失已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