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德忠:不能过分夸大“历史性突破”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6日 04:55 新京报 |
如何看待“历史性突破”,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更要在“历史性突破”之后拿出实际行动来,轻装上阵继续前进。否则,只会被沉重的包袱所压倒,落得像公开向全中国人民道歉的中国女足一样,欲进不能,欲退不甘。 除了披金戴银,我们同样关注那些“历史性突破”,往往用“不是金牌胜似金牌、没有拿牌胜似拿牌”来形容。这个的基调没有错,不仅客观地评价了这些成绩在中国奥运史
但如果我们过分夸大这些“历史性突破”的意义,沾沾自喜于目前一些阶段性的的成绩, 将会带给“历史性突破”诸多无法承受之重,从而产生许多弊病。 和其他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真正参与到奥运大家庭中的时间并不长,准确地说,是从1984年开始。时间短,起点低,客观上就已经决定了“历史性突破”的不断涌现。这类项目,主要包括拳击、网球、皮划艇、马术、击剑等,特别是一些以前我们并不是特别熟悉的新项目,群众基础相当薄弱,参与的时间非常有限,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意义是绝对不能过分夸大的。成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要看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弱者的姿态向强者学习,加强普及,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另一方面,由于体质上的原因,许多项目天生就是亚洲人的弱势,同样就造成“历史性突破”的不断涌现。就拿游泳和田径来说,整个亚洲就没有什么好成绩,当一名选手跑进了男子200米复赛时,就可以成为中国的“第一人”了。在满怀喜悦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很可悲的一面——这样的成绩对欧美非的选手而言,或者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 奥运精神提倡“更快更高更强”,突破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即使夺得了金牌也还要向世界纪录发起冲击。以往在面对“历史性突破”之后的失败时,我们常常自我安慰说“来日方长,未来还在”,但实际情况却是非常复杂的,既有运动员的新陈代谢这一必然因素,也有裁判、伤病、运气、规则变更这些偶然因素,往往是机会像黄鹤般一去不复返。女篮、女垒、男子花剑团体、1996年的女排,哪一个不是在历史的巅峰处拐了个弯?从这一点看,我们更不应该赋予“历史性突破”过于沉重的意义,而应该在“历史性突破”之后更现实一些,继续向最高点冲击。 如何看待“历史性突破”,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分门别类,更要在“历史性突破”之后拿出实际行动来,轻装上阵继续前进。否则,只会被沉重的包袱所压倒,落得像公开向全中国人民道歉的中国女足一样,欲进不能,欲退不甘。 作者为资深体育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