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报》:奥运无力承受之重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0:22 《杭州日报》: |
一枚金牌可以有多重?可以是王义夫一颗轻飘飘的子弹,也可以吴美锦肩上165公斤的杠铃。可惜的是,他没有成功。 土耳其神童确实很“神”,挺起个沉重的杠铃象做广播体操伸展运动般轻松。尽管吴美锦在这个级别也极具夺金实力,但从穆特鲁开场亮相开始,我就知道,这枚金牌,注定将与中国人无缘了。
体育运动所给人带来的,除了力量,还有超越,还有美。或者说,力量的展示过程,也应该是一种震撼之美。但很遗憾,在号称“神童”的穆特鲁那里,我看不到丝毫对让我哆嗦一下的“美”。那个袖珍的“膀大腰圆腿短”的冠军,已不似人类,而更接近于一架经过改造的丑陋的起重机。他为自己留下的每一块肌肉,都仿佛只剩下一个目的——举起杠铃。 这绝非我的“酸葡萄”心理,甚至,即使有中国举重选手夺取了类似的金牌,我仍然这样说。当兴奋剂早已封杀,如何寻求“真实实力”外的“实力”,便成为所有运动代表团的另一个功课。于是,赛前减体重便不再是举重选手的一个绝招,而成为一项常识。几天之内,穆特鲁的体重可以从62公斤减至56公斤,从而心安理得地将56公斤级的金牌揽入怀中。减体重,可以将“不公平”变成光明正大的“公平”。显然,任何人也不会把自己的尿液减出“+”号。 并非穆特鲁一人在减,很多人都在减,当然包括中国选手。这很象把成年人强制性地变成儿童,然后再参加本不属于他们级别的比赛。假如跳高选手也依据身高分出级别,那么,我不知道那些成绩平平的跳高选手会不会削掉他们一块腿骨从而得以参加低级别的比赛? 强制减掉体重,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这与奥林匹克的精神已经背离。再看看体操馆里那些尚未发育成熟但已满身伤病的女子体操选手,你就会明白一个道理:奥林匹克的超越极限早已被偷偷地篡改,而上升为一种摧残。对选手肉体和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摧残。 那些金牌,那些迷人的成绩,让我无法承受。(文/周海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