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商报:你拿什么献给我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08:15 华商网-华商报 |
|
|
就如何开篇而言,奥运会与世界杯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开幕式就是一场重中之重的大戏。世界杯的开幕式一般都十分简洁,自觉让位于揭幕战;而奥运会的开幕式则会浓墨重彩,大肆铺排,主办国在这上头所下的功夫一点都不亚于对具体赛事所做的精心安排,他们往往会把吃奶的劲都使出来尽情展现这个国家的文化精髓,因为——可以一点都不夸张地说,奥运会开幕式在此一刻于全球关注中成为一个国家的脸面。
自1984年洛杉矶之后的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我们中国观众都见识过了,我个人印象最佳的是1992年巴塞罗那的那届,在此之后的岁月里,闭上眼我也能够回想起当时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激动人心的一幕一幕,我有一种感觉,这是把毕加索大师从棺材里请出来担任总美工师的一个开幕式——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于是我便更加兴奋地意识到:是毕加索的艺术之血流淌在这个民族的血管里了,而反过来说,毕加索就是这个民族的一支画笔!在那届难忘的开幕式上,有多明戈的演唱,有群舞演绎的热情奔放的探戈,有伤残运动员射箭点燃主火炬,有那个流行与美声相配的男女声的二重唱的会歌《巴塞罗那》(是这个名字吧?)——直到现在这种颇富创意的搭配方式还在中国的电视晚会上被人拙劣地模仿着……
在此两年之前的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我们把山西和陕北的农民请去玩了一把威风锣鼓和安塞腰鼓,当时也敲得大家为之一振,可两年之后当我看了巴塞罗那的那个开幕式后,我就想忘了两年前的北京。现在这话似乎有说的必要了,因为下一届就该瞧我们的啦!可别再这么敲了噢,这点小民俗怎么可以代表真正的中华文化?2008年,北京,工体,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一点我们曾经骄傲于世的真正的文化!
如果说巴塞罗那那届有着一个最好的开幕式,那么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给我的印象最差:节奏过于平缓,身穿高丽民族服装的男人在那儿漫不经心没完没了地敲鼓,韩国人和我们一样,就是把民俗的符号当成文化的精髓来展览了……即便如此,那一届也有着一首最有传唱魅力的会歌,那便是《手拉手》——是从美国流行音乐大师那儿借来的灵光。美国人办奥运,不事铺排,能省则省,可在1996年的亚特兰大,我在点火炬这个环节上却看到了最为动人的一幕:伟大的前拳王默罕默德·阿里反抗着帕金森综合症带给他的肉体阻力,颤抖双臂,目光如炬,硬是将那火炬点燃……美国也许就是不需要搞什么大仪式,因为他就有阿里这样重量级的人,曾经整个国家到处都在宣判他是有罪的,而在那一刻,他站在这个国家的最高处,代表美国将火炬点燃……
亲爱的朋友们,很早我就猜想,雅典不会让我们失望,当我听说我们就要看到的是一个荷马史诗般的开幕式时,我已激动得不想再等并且幸福得无法自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