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体育:中国军团奥运从激情走向理性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17:20 南方体育 |
□许绍连 20年前,王义夫还只是一个年仅23岁的毛头小伙。那是他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也是新中国第一次组团参加奥运会。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新鲜。而当美国人罗森伯格通过这一届奥运会收获着大把的美元的时候,更多的中国人依然沉浸在许海峰射落首金、李宁三登冠军领奖台以及诸如此类的兴奋与激动之中。似乎再没有比这更能印证中国其实是个泱泱大国的
已经43岁、行将第六次出征奥运会的王义夫可以证明这一点。再行奥运,他的沉着与冷静,其实并不仅仅只是年龄带给他的。经历了兵败汉城、收获巴塞罗那、悲壮亚特兰大以及宠辱不惊悉尼的他,对于奥运会的认知早就已经从激情走向平和了。而这,也恰恰正是二十年间奥运会在普通国人心目中划过的一道真实轨迹——没有人会忽视奥运会的价值,但是,也同样不会再有人把奥运会上升到国运民情的政治高度,奥运会,正在不知不觉间返璞归真。 关于这一点,游泳中心的一位官员不久前有这样的诉苦:“别看咱们中心是金牌大户:跳水拿金不在话下,游泳也同样有机会夺冠,但是,真就怪了,往届奥运会时,企业几乎是踏破门槛式地到我们这,希望给他们赞助的机会,今年可好,我们主动到下面去拉赞助,对方还爱理不理的。”其实,类似的情形在其他中心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就连媒体也变得吝啬起来,直到7月,对雅典奥运会的关注与“炒作”似乎也都只是停留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阶段,而这在以往,也同样是难以想像的。 针对奥运会热潮行情渐冷的这种现状,一位社会学家有这样的观点:“前后二十年,金牌都已经拿了80来块了,群众再热血沸腾倒反而不正常了。不过,有政治与市场这双重杠杆的调解,我们倒也大可不必担心奥运会会真的在中国社会失去号召力。” 如果同样理性地看待奥运会金牌价值的话,可以发现,至少目前它还是一块金色的敲门砖,持有者不仅可以通过它敲开市场之门,甚至可以敲开仕途之门。所以不难理解,在2004年的这个仲夏,为何一边是社会各界对奥运会的热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一边却是各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投入的程度较之以往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许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看一看这块敲门砖究竟是如何的神奇。“体操王子”李宁是在汉城惨败之后投身商海的,虽然有关部门当时对于他的离去显得相当“薄情寡义”,但正是洛杉矶三金的盛名,使得健力宝的开创者李经纬不仅将他收落门下,而且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如今,“李宁牌”不仅连续成为了中国奥运军团的指定服装赞助商,而且也成了惟一可以叫板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运动服装品牌。当然,这个过程中,即便是李宁本人可能也无法否认“奥运冠军”这个金字招牌在自己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难以估量的作用,但是,我们同样无法回避的是李宁本人的经商能力。因为,从接下来奥运冠军“下海”的情况来看,虽然邓亚萍、熊倪等人先后都曾涉足相同的领域,但是,最终他们都不得不以从政作为对自己下海经商的彻底否定。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奥运冠军意识到经商可能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之后,他们将目光都投向了更为拥有保障的“从政”———南下广州与男友共同经商遭遇经济、感情双受挫的龚智超回到湖南当上羽毛球中心的副主任;正准备第三次出征奥运会的占旭刚甚至还没有退役就已经担任起了浙江省体工大队的副大队长……最近一个颇为神奇的例子可能要数陈小敏,在大学尚未毕业之时就已经将从政作为了自己发展方向的她,在确定自己去向时,面对的最大一个困难竟是:在广州的三大报业集团中,究竟应该选择哪一家?最终,她成为了羊城晚报报业集团的团委书记。而不出意外的话,这极有可能只是她的一个跳板。陈小敏的这种“游刃有余”,与同样曾经名震广东省体工大队、有着连续十余次打破女子撑杆跳世界纪录辉煌战绩的孙彩云比起来可谓天上地下———退役后的孙彩云甚至是经过了差不多两年时间的等待与努力,才进入了深圳市地税局这个在她看来很满意的单位的。而且,在那里,她必须从零开始。至于与陈小敏同样从二沙岛出来的田径运动员杨翠霞,更是长时间地在深圳处于“打散工”的状态,直到退役几乎四年之久,才终于有了一份看上去似乎比较稳定的工作。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对于运动员来说,有没有奥运冠军这块敲门砖,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