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催生沉甸甸4金--评中国军团的历史性突破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 18:32 新民晚报 |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尽管获得了28枚金牌,但是在奥运会的三个大项田径、游泳与水上项目上,只获得一金。而这三大项加起来的金牌数,总共有119枚,占到奥运会总金牌数的三分之一。悉尼归来后,国家体育总局就提出,如果想在2008年奥运会上,与美国、俄罗斯相抗衡,那么就必须在这三个大项上有所突破。2000年奥运会之后,中国在田径、游泳和水上三个大项中,构筑起重点培养优秀人才的工程,这就是“119工程”。
此次奥运会,罗雪娟在女子100米蛙泳,刘翔在男子110米栏,邢慧娜在女子万米以及孟关良与杨文军在男子双人皮划艇500米比赛中,均获得了金牌。他们这4枚金牌,正是“119工程”的最好体现。 科学的训练方法 罗雪娟身材不高,只有1.67米,体格也显得不够健壮。这种身材,在游泳比赛中,属于“第三世界”。 刘翔,原先练的是跳高,跨栏是半路出家。跳高属于田赛,讲究向上的一种跳跃;而跨栏属于径赛,比的是协调与速度。在田径比赛中,这两个项目都是独立的技术性颇强的项目。 孟关良与杨文军以前都是练单人划的。他们配在一起练双人,一年也不到。从单干户到两人配合,绝不是简单的1加1。 应该说,这3块金牌的“底子”,都显得不够好。然而,在张亚东、孙海平、马克3位教练的培养下,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路”,使得“石头变成了金子”。 不懈地以赛代练 以前,中国的田径选手,很少参加国外的田径比赛,这使得我们的训练,与实际结合有“裂缝”。 两年参加一次世锦赛,再过两年参加一次奥运会。这次的结果,往往是大赛成了我们的试验田,而非凯旋门。 200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刘翔未进入决赛。那是他第一次参加世界高水平的大赛。从那以后,刘翔与他的教练孙海平,开始奔波在世界各地,参加尽可能多的比赛。在这些比赛中,刘翔得到了锻炼。用他的话说,“见了世面”。 见过世面的刘翔,在正确的训练方法下,成绩提高了,经验丰富了。 其实,这种以赛代练的思路,在中国竞技体育中,已经深入人心。中国女子网球的突飞猛进,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思路。 合理的心态调整 在竞技比赛,尤其是世界大赛中,常常能够碰到这样的现象:一些运动员,不能在比赛中发挥出本身的实力与水平,甚至最后的表现与实际相距甚大。 这种情况,在体育中称为“克拉克现象”。克拉克是澳大利亚一位非常出色的中长跑运动员,他在所有的比赛中,都获得了冠军,并打破过世界纪录,唯独在奥运比赛中,从来没有获得过冠军。 以前,我们教练就知道抓训练,没有把运动员的赛前心态调整,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张亚东赛前就对罗雪娟说:“你是最棒的。不能有人比你更棒。” 王德显在邢慧娜5000米比砸后说:“你已经全丢了,一万米还怕什么?” 调整好了心态,才能调整好运动员的状态。刘翔能够在4天比赛中,成绩一轮一轮提高,最后给大家一个惊喜,也正是这方面成功的典范。 选材的不拘一格 中国皮划艇队,在上届奥运会上,连一个参赛资格也没有,而本届奥运会,拿下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 可以说,皮划艇的突破,关键是在人的使用上,体现了不拘一格。首先是加拿大籍的教练马克给中国皮划艇队带来的先进训练手段与理念,使中国皮划艇队插上了“翅膀”。 更令人叫绝的,是把孟关良与杨文军,这两个单人划选手,组合在一起。在此之前,孟关良是中国一位非常出色的单人划选手,他在全国以及亚洲都是所向披靡。而比孟关良小7岁的杨文军,则是皮划艇一名后起之秀,曾夺得亚运会冠军。 要把这两个已经是成品的选手重新组合,这要下多大的决心,要冒多大的险! 他们在今年5月的世界杯比赛中,已经获得了一枚金牌,使得中国皮划艇队在世界大赛中获得“零的突破”。 119工程,不是竞技体育“流血、流汗、流泪”的代名词,在“119工程”里,更多体现的是科学、合理与创新。我们期待着中国竞技体育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能够有更多的突破! 特派记者高兴(本报雅典今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