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对待奥运金牌也得求真务实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10:44 《瞭望东方周刊》 |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代表”可圈可点,它代表了多少国人的彻夜难眠,也代表了无数同胞的欢欣笑脸。而这代表的具体承载,乃是那不比巴掌大的金牌。身为中国人,为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能多得几块金牌而兴奋,那是正常感情的正常流露,但流露之后,人们还得生活。如今,奥运圣火已经熄灭,回国的代表团在机场受到鲜花的欢迎,但金牌已要揣进口袋,放入柜中。
最理想的情况当是:一个国家在一个项目上得了金牌,就应当代表这个国家在这个项目上开展得红红火火,整体水平很高,有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金牌获得者站在这样的台阶上,其摘取金牌便有自然性、正常性和代表性。巴西人会因为一场足球赛的失利而伤心至极,但对于输掉一场乒乓球赛不甚关心,为什么?因为巴西是足球之国,更多的巴西人爱足球、参与足球运动,不该输的,输了,自然遗憾和苦恼;不该赢的,赢了,也不用上升到那样慷慨激昂的伟大高度。 同理,最理想的情况当是:一个国家的代表团在奥运会上有出色成绩,得到众多的金牌,就应该能够代表这个国家的体育事业开展得很先进,它一定是体育强国,而非体育弱国。所谓“代表团”是代表着这个国家的体育运动水平,代表着公民的身体素质,代表着体育观念、热情、公民的参与程度,代表着对奥运精神的全面深入理解。 但理想却不是现实。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做得如此完美。我们的“代表”,在不少方面也显得有些虚,虚得有点像某些地方政府报上来的“政绩数字”。所代表的、说明的,和实际的情况有着巨大差距。问题是,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市场和私人办体育不同,我们实行的是政府包办体育的“举国体制”,每一块金牌里面都有纳税人的钱。举国办奥运的体制造成为了金牌,不计投入。据报道,我们花在每块奥运金牌上的钱平均达7亿元以上。公众因此就有了更多理由去质问和监督。 我们在奥运会上得到这么多金牌,扪心自问:有多少块金牌,代表着广泛的群众体育基础,是射击,还是跳水?是举重,还是摔跤?体育强国的排序应该和奥运金牌得数的排序大致相当,我们的奥运金牌得数排序在先,能够说明我国体育强国的排序也在先么?在一个不够繁茂的花园里生出一朵娇艳的牡丹花,是不可思议的。 但不可思议并不意味着不可能。将牡丹花栽在花盆里便会产生灿烂的景象。但结果是:牡丹一枝独秀,花园杂草丛生。这既不平衡,也不协调。因此,金牌数无论怎样可观,都不能证明中国体育事业就很强大了。这个“代表”有点名实不符。这枝牡丹花不能表示中国大花园里百花齐放。 这么些年来,我们都在以超体育的、超正常的、超市场的力量“拔高”奥运金牌数,但我们不能“拔高”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水平。为了这“拔高”我们付出了大代价。同样,“拔高”对体育这棵苗的正常生长也造成不利的后果。我们为奥运代表团的成绩而自豪,但我们必须承受其泡沫效应。中国体育长期以来负载着比体育更沉重的东西,包括民心、政治、凝聚力和外交。“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一度耳熟能详。比赛难道不就是比赛么?比赛不为争第一,比赛何以存在? 中国奥运代表团承担着沉重的代表使命,所以就有着“女足”的沉重道歉,所以就有着“让球”的荒唐传言。这就使得中国观念中的奥运赛场不单是运动员们的比赛地,它更成了体育行政官员们的考试场,官员们的压力比运动员还大。 为什么其他方面都在大呼节俭,惟独奥运金牌的奖金要一涨再涨?乃因为金牌也代表着面子,而之所以要面子,还是欠缺真正的自信,体育便成了“形象体育”。一块金牌,国家要奖,地方也要奖。但究竟奖励多少?预算怎么做的?打进哪笔账里了?公众的知情权在这里打了折扣。但作为官办体育,作为计划经济体育,往往不会考虑这个。 因此,奥运金牌确能代表一些东西,既代表了积弱的国家对一夜间崛起的渴望,也代表了转型社会中一种不合时宜的政绩观的流行,和GDP数字政绩观同出一辙。而热情的公众同样在这种政绩观里沉醉着。这又岂止是奥运会? 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下面行走的满是捉襟见肘的人群,那不是科学的发展;奥运辉煌的桂冠背后是远离运动的芸芸众生,也不是科学的发展。我们追求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发展成果的发展。 以人为本,不是以金牌为本;全面,不仅仅是金牌,还要真正的体育强国;协调,统筹奥运金牌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金牌不能孤军深入;可持续,只有群众体育的充分发展,才是奥运金牌的持续保障;人民享有发展的成果,才能使整个民族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智。因此,对待奥运金牌也得求真务实。“节俭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正确的决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