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新南:2008年北京怎么办?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 05:21 新京报 |
迪·帕派奥诺乌给我们出了第一道难题。这个希腊人导演的雅典奥运开幕式,在视觉冲击力上超越了前人的经验。我们看到一部浓缩在3小时内的史诗,这是希腊人献给世界的顶级艺术品,最后点火仪式的平淡,似乎更像希腊人有意展示其无须取巧的大气。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些关于奥林匹斯山众神的传说,在欧美家喻户晓,就连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至少也知道荷马史诗和大片《特洛伊》。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差异,对
另一个难题,来自中国军团对自己的挑战,那就是金牌数和排名。作为东道主,在雅典取得32金、排名第二的中国代表团能否超越32金,进而超越美国? 历史上,最疯狂的东道主是美国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美国代表团狂取83金。正如超级大国时代一去不返,世界必将走进多元格局,当时体坛“盛况”也将永无重现之日。雅典奥运会上明显的金牌分流和美俄自身的衰弱,印证了这种天下大势,也给中国军团崛起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2008年,天时地利人和,一切尽在掌握。依靠在雅典就开始实行的“2008战略”,中国军团的练兵比任何对手都早;运动员年龄结构也更加合理,经过雅典超越悉尼一战,谁还怀疑我们可以在家门口拿到更多金牌? 高瞻方能远瞩,其实完全可以看高一线:在北京,超越32金是次要的目标,超美国也不用急,我们需要更多有说服力的金牌,同时尽可能扩大参赛面。“119”(含119枚金牌的田径、游泳、水上)项目和集体项目,是奥运竞争的核心,也是我们的最大弱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军团排名的说服力。客观地说,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格局,一直延续着洛杉矶奥运会夺金项目的脉络,作为一条捷径无可厚非,但是在经过20年的积累后,仍然靠“吃准”优势项目过日子,无异于房上盖楼。 从悉尼王丽萍的一金,到雅典刘翔、邢惠娜、罗雪娟、孟关良/杨文军的4金,中国人迈出了“119”项目的一大步;女排重登巅峰,这枚宝贵的集体项目金牌则是另一个起点;我们还要在现代五项、铁人三项和激流回旋这些听着耳生的天地里玩得更好……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的未来有决定性的作用。可持续发展、令人信服而且健康的方向,比作为历史记录的金牌数更有生命力。 雅典奥运给希腊人留下了一个好名声,也留下了财政严重超支的巨大“尾巴”。中国虽大,却万不可行奢华之道,这是顺应奥运“瘦身”的方向,同时也是对纳税人和后来的奥运东道主负责的态度。“鸟巢”方案修正,引起广泛关注,这是中国的进步,对今后奥运设施,乃至全国各地体育场馆的规格有标志性的意义。场馆建设延期、门票销售不畅、环境问题被绿色组织猛烈抨击,雅典给北京提了很多醒,无一不是我们将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前20年,我们从狂热崇拜洛杉矶时代的英雄,到汉城“兵败“后的冷漠,到见证复兴和开始懂得尊重失意的同胞、甚至输给我们的对手,再到关注金牌之外相关的国计民生,奥运让我们越来越理性而且从容。还有4年时间,4年后中国将会更强大,北京奥运理应成为中国对世界的贡献,而不仅仅是一个“大”和一个“多”。 作者为资深体育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