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银平:邢慧娜 奥运比赛好像训练课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 14:58 新浪体育 |
新浪体育讯 奥运会第14比赛日,20岁的邢慧娜依靠强有力的冲刺最后翻盘夺得了女子万米的冠军。继刘翔之后,再此完成中国田径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面对从天而降的胜利,邢慧娜非常平静:“这场比赛就像平时的一场训练课。我没有想到会拿金牌,拿到第三名就可以了。在最后800米冲刺中,看到他们的冲刺表现,我觉得金牌就是我的了,”说完还忍住调皮的笑。她说,“关键看思想”,说着指指自己的脑袋。奥运赛场就像平时训练场,奥运会就像平时的训练,这种轻松健康的心态引起了我的关注。
国际重大比赛这位20岁小姑娘竟用“就像平时训练课”之类的字眼来形容概括,猛一听似乎是不负责任,不够重视,可看她在赛场上的严肃认真,步步紧逼,少年老成,你就会得出结论,原来她是在用一种轻松心态调整自己,应对强手如云和国际赛情。这里的“就像训练课”不是不负责任,不是若无其事,更不是心不在焉,而恰恰是一种稳定、放松、怡然自得的健康心理素质。也许正是她将心态调整到了无欲无求的最低等程度,调整到了“输了也没有什么”的最佳状态,调整到了游戏似的轻松幽默,她才保持了稳定正常的发挥,爆出世界性冷门。 奥运会是体能、技能竞技场,更是健康和谐等心态的竞技场,当技术走到尽头,心理素质高下就是比赛成绩的高低,可这些话真正落实到运动员心中却往往不是一件容易事。不说中国女子体操队团体比赛的惨败,就说体操赛中“摔”掉金牌的技术全面的杨威,中国队包括其他国家在比赛中都出现的让人震惊的“诸多意外”都与之关系紧密。 尽管各国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极其重视,由于受到心理压力、外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对奥运金牌的重奖,比如赛后的“一荣俱荣”等,这些本是好事情的巨大经济刺激和奖励却变成了沉重的精神泰山,让人难以超凡脱俗,结果在比赛中太在意比赛结果,而在比赛过程难以用平常心态对待,出现意想不到的“失误”,尽管他们也想得到金牌,却往往事与愿违。这种“有心栽花花未成”的做法是不是已经违背了体育精神的“健康、美丽”呢?话说回来,邢慧娜“奥运会就象训练课”的表现恰恰是重视过程参与,不太重视结果,比赛结束了,邢慧娜高兴地喊着“爸爸我赢了”,一边挥舞着和五星红旗在赛场奔跑,这时候,她才清醒地意识到,这是在奥运会。两相对比,我们应该对他们少一些苛刻要求,多一些平常宽容;同时运动员以及体育训练也应该将心理训练提高到战略高度,增加世界大赛机会,重视心理经验的积累,提升比赛质量!(耿银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