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东:记者的提问可多些新意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 05:20 新京报 |
这是我第一次最全面地不仅通过电视直播和专题节目了解奥运会,而且阅读京城各大报纸的奥运会特刊并且为报纸撰写专栏。只有在此时此刻,我才深切地体味到了著名的美联社记者史蒂夫·威尔斯坦所说的:从事体育新闻报道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愉快的一种谋生方式。 我相信媒体参与奥运会报道的记者、编辑们是抱着愉快的心情投入自己的工作的,
可是,在奥运会期间的这些天里,我还是觉得我们的有些媒体记者的提问方式、和采访技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我注意到,在一些比赛结束之后,我们的有些记者往往提不出很好的问题,不少记者的提问甚至成为了网民谈笑的话题。比如动辄要求运动员对着镜头向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动辄问拿了金牌感觉如何,动辄问2008年奥运会时会如何如何。这些错误都违背了基本常识和人之常情。向父母说的话有几人愿意当着全国观众说?我们发现这种提问得到的配合最少,有些运动员即使应答也是以第三人称来说的(比如感谢我爸爸妈妈之类)。至于老是要求运动员和教练员表态则是一个了无新意的套路,问一次两次还可以,每次都问就毫无意义了。更何况,如果运动员在激动和兴奋当中真地当着全国人民表了决心,今后兑现不了岂不尴尬。媒体也许忘性大,可观众中有记性好的。 再来说一说我们的一些平面媒体。是不是可以在紧盯比赛的同时视角再宽广一点,去关注一些诸如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现象和点,做出一些有新意的文章。可惜的是,这样的版面或者是文章我见到的并不多。我注意到有些报纸也有这样的意识,但一味炒作那些雕塑也许看似乎有文化意味,但绝对没有新意,有时还牵强附会。 作者为北体大新闻教研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