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婷:获得冠军最应该感激谁?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4:03 新浪体育 |
新浪体育讯 奥运会冠军的风采一个一个在我们面前亮相了,每当冠军获得金牌后,记者总喜欢第一时间问“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点什么?”,“此时此刻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之类的话,冠军们的回答也大同小异,听到最多的无非是感谢父母,感谢教练,感谢关心我的人。从常理上说,冠军们的回答似乎没有错,但是,仔细分析冠军们的回答,恰恰把最应该感谢的对象和人搞错了。冠军们最应该感谢的一是国家,二是纳税人,可惜,我们少能听到“感谢国家”或者“感谢祖国”的话语,至于能够认识到并说出“感谢纳税人”这样有境
不知道从哪一届奥运会起,我们听到的“感谢国家”这样的“大话”越来越少,相反,越来越多地听到“感谢父母和教练”这样比较“实用”的话语,这是由于奥运会培养、选拔体制的改变,更注重成绩,注重奖励,削弱了政治的感恩教育的结果。在重奖的物质激励效应下,很多的运动员夺冠之后一夜之间成了富翁,这种无声的示范作用,促使很多的父母千方百计也要把孩子送到国家队,而为了能够进入国家队,父母在早期几乎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的体育素质,从进入省队到进入国家队,大部分的运动员父母都利用了“关系”这个在体育界也无法避免的杀手锏,所以,运动员从情感的依赖上感激父母为自己铺就的路子。而进入国家队后,教练就是运动员的“第二父母”,从衣食住行到技术指导,教练全管。长期枯燥的训练, 在为谁而练的问题上,运动队、教练和体育管理部门过多地强调了实用和功利思想,而淡化了国家色彩。经常鼓励是话就是“你要对得起你自己”,“也别说大话你就是为自己而练”,“要对得起父母”等等的话语,更有甚者就直接拿重奖说话。长期这样的思想熏陶,说不出“感谢国家”的话也就在情理之中。 然而,没有国家积极的奥运发展战略和政策,要想夺冠是不可能的。在奥运战略的举国体育体制下,为了培养世界冠军,国家在很多运动项目的硬件上建设了一流的训练场馆;为了让高科技和体育实现有机结合,国家每年的体育科研经费在成年增长;为了保证运动员的营养,很多运动队有自己专门的营养师;为了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一个苗子运动员就有好几个教练辅导训练;为了尽快提高竞技水平,几乎所有的运动队采取了以赛代练的办法,频繁走出国门和强队比赛;从省队到国家队,运动员的费用都由国家包了起来……所有这些都需要国家巨大的体育投资,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投资才使运动员夺冠成为了可能。夺冠之后不能首先想到感谢国家而想到了其他,这是狭隘的体育感恩思想在作怪。 国家的巨额体育投资来源又是财政资金,又是广大纳税人的钱,奥运会场馆的一砖一瓦,运动员成绩的点滴进步,重奖的每一分钱,都有纳税人的心血。而获得冠军后,连想都想不起纳税人,这不符合奥运精神和体育道德,也不符合感恩的审美道德,无形中伤害了纳税人的心。纳税人对于体育事业的贡献,虽然很多的时候是“不记名”的,但是作为运动员,应该时刻记住这些无名的贡献者,把刻苦训练,为国争光,夺取冠军作为回报广大纳税人的礼物。在举国体育的体制下,对于纳税人的尊重,就会调动广大纳税人参与体育事业的热情,从而实现体育的良性循环发展。而国外的运动员已经说出了“感谢纳税人”的话,我们为什么就可以忽略呢?! 能否拿冠军是能力问题,拿了冠军最应该感谢谁是体育感恩的态度问题。 (赵小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