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输了比赛=选拔机制有问题?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 13:55 新浪体育 |
新浪体育讯 这两天看奥运看的有些郁闷,中国的几个优势项目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噩讯不断,做为球迷,输了比赛觉得很惋惜,但是看看一些媒体近日连篇累牍的报道,把火力集中在出征奥运选拔的制度上,更让我感觉不爽。 滕海滨失误了,陈宏输了,孔令辉也输了,记者们有话要说了,个个摆出一副事后诸葛亮的样子:为什么不派夏煊泽,为什么放弃王励勤/阎森?更有甚者,认为国家队的选拔
站在教练的角度,于己于国,他们也希望我们的运动员能比出好成绩,中国队还没那个项目能强到派谁都能拿冠军吧,舍强而取弱,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竞技体育的魅力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如果实力强就一定会赢,那直接按世界排名发金牌算了,就拿这次奥运来说吧,羽毛球,乒乓球的头号选手林丹,马琳都早早就输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事后诸葛亮一把,当初就不让他们来参加奥运会呢?还有体操队滕海滨,奥运会前的大赛成绩一直很好,有谁会把他排除在主力阵容之外呢? 输了就说选拔制度有问题,输了就说不该把奥运当锻炼新人的战场,滕海滨是第一次参加大赛吗?世锦赛不是仅次于奥运的大赛吗?难道非得参加4,5次世锦赛都成功才能通过考验,才能参加奥运吗?当初又是谁把滕海滨捧为中国体操队的未来接班人?射击比赛同样需要好的心理素质和比赛经验,你们又为什么不去质疑朱启南只参加两次大赛就能来参加奥运呢? 我们不禁要问,这些质疑,这些所谓揭黑幕的文章到底是你们自己的想法还是为了吸引眼球的招术?随着中国在每届奥运的成绩越来越好,关注奥运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多,可是这里面对运动员,对各个项目的情况熟悉的人很少,他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基本都是来自媒体。我们的媒体工作者,在你们创造销量、为自己多拿奖金的同事同时有没有想过这种不负责任的报道的影响和后果?(吴焕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