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奥运 应该少一点残酷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 05:07 新京报 |
奥运并不残酷,它就是一场游戏,本应该和生存无关。美国短跑新秀加特林的背上刻着纹身,纹身上写着“活着就是为了战斗,战斗就是为了活着!”美国人就好这个,他们不了解什么叫“活着”,只喜欢到处“战斗”。 最近几天,中国军团表现不稳。从体操滕海滨和杨威的失误以及羽毛球林丹出局开始,到昨天射箭女团和自行车江永华的两枚银牌,报道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是“残酷
奥运是残酷的吗? 从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的《体育颂》里,找不到“残酷”这个词。如此说来,奥运应该是纯粹的,在我的理解中,它包含了两层意思:平等竞争和对人类身体极限的探索。 早期的奥运会禁止职业选手参赛,意在避免体育和个人生计挂钩。一个转折点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TOP计划的实行,让奥运会摆脱了经济危机;与此同时,对奥运会经济价值的发现和追求开始超出了纯粹的奥运本身,甚至高过了对奥运政治价值的关注。现在参加奥运的运动员,有几个背后没有赞助商? 可以想象,如果伊拉克足球队获冠,回国后将何等荣耀,而如果是阿根廷,这枚金牌很可能在一周之内就被淡忘。不同的金牌,对不同国家的意义有着天壤之别。正如“残酷”一词,绝对不会出现在尼泊尔媒体关于奥运的报道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给奥运冠军的奖金是2.5万美元,中国是20万人民币,从绝对币值来说非常接近,但是考虑到经济水平的差距,20万人民币对个人的价值远远超出2.5万美元。简单地说,美国人拿到奥运冠军,得到的奖金可以让他到加勒比海某个小岛过一个丰盛的假期,而对于中国而言,冠军意味着一笔可能影响一生的财富。 在中国,像李宁这样从成功的运动员转型为成功商人者如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在运动巅峰过去后将面临生存的压力。我们的竞技人才专业培养体系,无法保证提供其他谋生技能。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很多运动员退役后进入各大名校,开始另一种生活。做完论文再训练,放下博士帽拿金牌,对我们的运动员来说,还是无法企及的理想境界,但是很多外国人的确是这么干的。 单纯地把“残酷”定义为经济利益的差别是不公平的。“国家”是另一种压力,滕海滨说自己有“罪恶感”,当然不是因为生存问题,而是因为体操男团金牌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太高,以至于无法承受其重。但是,即使男团夺得金牌,由此而产生的国家荣誉感也是无法和1984年许海峰的金牌相比。这是事实,也是中国体育强大起来的反证;另一方面,体育应该回归本色,正成为很多中国人的共识,毕竟,国家荣誉不是一场比赛可以完全承载的。 奥运并不残酷,它就是一场游戏,本应该和生存无关。美国短跑新秀加特林的背上刻着纹身,纹身上写着“活着就是为了战斗,战斗就是为了活着!”美国人就好这个,他们不了解什么叫“活着”,只喜欢到处“战斗”。新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