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青的传奇故事:去不了悉尼比赛却拿了雅典金牌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15:12 广州日报大洋网 |
如果没有4年前悉尼奥运会前夕的假情报,如果没有明年的第10届全运会,如果不是江苏省原体育局副局长冯洪宝的极力鼓动,陈艳青不会在最后一刻拿到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券。 在中国奥运军团中,陈艳青被誉为“黑马”,因为在她的身上有太多太多的传奇。
传奇之一 情报有误憾别悉尼 女子举重第一次进入奥运会是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由于报名的限制和中国女举在世界独步天下的实力,选择4个比赛级别,令中国奥运军团神伤。7个级别都有拿奥运冠军的实力,哪个级别实力与对手差距最大,成为了中国奥运军团选拔的标准。于是侦察对手实力的情报的收集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就在悉尼奥运女举名单公布的前夕,一则最新的情报传出:朝鲜有1名58公斤级别选手,虽然没在什么国际大赛上露面,但在备战训练中,其总成绩达到了242公斤,和陈艳青的实力不相上下。 对于中国女子举重队而言,参加奥运会就意味着要去拿金牌。情报的来源和可靠性虽然并不确凿,但举重队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零风险报名、零风险参赛的原则使中国代表团决定不冒这个哪怕是1%的风险,于是58公斤级参加悉尼奥运会的资格被取消了。在悉尼奥运会上,这名出现在“黑名单”上的朝鲜选手根本不具备242公斤的实力,情报上的偏差,让陈艳青憾别悉尼。 传奇之二 淡出江湖执掌帅印 悉尼奥运落选的打击,使陈艳青陷入了低谷。心情的惆怅和压抑,直接导致了她的训练失去质量。2001年在广东召开的九运会,本来是她再次证明自己实力的舞台,但她却在这个舞台摔了下来,一枚铜牌使陈艳青失去了心里最后一道防线。九运会之后,陈艳青进入苏州大学读书。不过举重毕竟是她难以割舍的痛与爱,陈艳青一边上大学,一边还在省队当举重教练。 这一退,就是一年半。2003年,江苏省原体育局副局长冯洪宝在苏州检查备战十运会工作,他特别提出要见一见陈艳青。因为2005年的全运会在江苏举行,冯洪宝鼓励她复出:“你的条件那么好,又没有什么伤病,年纪也不大,才23岁,为何不再拼一拼呢?”其实陈艳青自己又何尝不想复出呢? 传奇之三 脱下红装换我战袍 这次不经意间的谈话,唤醒了陈艳青尘封多年的雄心。“虽然当教练是迟早要走的一条路,但这一步,我确实还是走得早了一点。我觉得我还能继续比赛,我有这个实力,也有这种强烈愿望。”陈艳青心动了,在当教练的时候,每天看到杠铃就忍不住想把它举起来。为了备战十运会,陈艳青复出了,去年10月份,她开始进行正规的系统训练。 在没被选入国家队之前,陈艳青对自己复出后的状态还没有太多的信心,但是被选入国家队后,她的信心就来了。 李顺柱教练没想到陈艳青的状态回升得这么快,“一步一个台阶,她的成绩不断稳定提高。”李顺柱说。今年6月5日,在天津举行的模拟实战演练中,陈艳青的总成绩达到了240公斤,而在随后的大别山封闭强化训练后,她成绩又达到了247.5公斤,即使在7月10日那次决定奥运大名单的模拟实战中,她成绩依然十分稳定地保持在247.5公斤,这个水平是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把她的竞争对手辽宁选手孙彩艳高了12.5公斤。 而在雅典的最后成功,更使曾经怀疑过陈艳青的人士终于信服了。因为本届奥运会不相信热门,只相信实力和运气。 特派记者陈伟胜本报雅典8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