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东:女单四强含金量下降 技术男性化小心误区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 13:54 全乒乓 |
国家女队资深教练李晓东应邀为全乒乓的球迷朋友对比了本届奥运会与悉尼奥运会的女单四强,点评了世界乒乓球这四年来的某些变化。 “四花齐放” 2000年奥运会的女单前四名是王楠、李菊、井浚泓、陈静,其中三个人都是两面反
老人新面孔 这次的女单四强,金香美、李佳薇都参加过上届奥运会女单,张怡宁虽然上次没参加过,但当时也已经出道,也是世界排名前几名,只是因为国内竞争太激烈,名额有限,她没打上,但并不表明她不具备参加的实力。 虽然是“老人”,但世界乒乓球技战术的发展还是在她们身上有所体现。比如李佳薇,技术组合比以前更合理一些,处理球更成熟了一些,过去都是在硬拼硬打,现在有变化、有控制,再加上以前的“凶狠”,显得更加丰厚。又比如金景娥的削球,虽然她攻球很差——如果她攻球技术再好些水平能更高,但她每板削球的旋转,包括搓球,都很强,反手长胶还可以搓出转不转——这个原来男子是松下浩二能用,她现在也做到了,而且非常稳健。所以,施捷、王辉她们不打以后,她还真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削球手,虽然从双打看,李恩实/石恩美4:0赢得很轻松,那是因为对她们的球太适应了,但其它协会的不少选手跟她们打,包括帖亚娜、李佳薇,这些都非常优秀的选手,也输给了金景娥。包括金香美,原来她的正手很差,现在正手会一板快挡,反手发力更是凶猛异常。再比如张怡宁,原来我形容她是“武当派”代表,后发制人,打回合拼实力,这几年也有些调整,在保持相持优势的前提下,不放弃前三板争夺,力争增加前三板上手的比例和威胁,加大整个进攻给对方的压力。整体来看,她们都有各自不同的一些进步,所以说“老人新面孔”。 “含金量”下降 上届奥运会还是21分制,如今11分制也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从最后几轮比赛的质量来看,含金量比21分制稍差一些。这是就整体情况而言的,像牛剑锋、王楠、帖亚娜……都具备了很强的实力,但最后没能进入四强,很可惜,就是因为11分制的偶然性大。再者,在奥运会中,心理作用的影响巨大,今后的科研、教学需要在这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11分制的比赛,每个球都关键,关键比赛、关键场次中,心理在这时候某种意义来说重于技战术,完全重于技战术。比如说,牛剑锋怎么能输给金香美呢?看看张怡宁怎么打金香美的:8分、7分、2分、2分,就算牛剑锋比张怡宁弱一点,起码也在一个水平线上吧,却是0:4就输给金香美了。 包括王楠对李佳薇,11分制中王楠一落后,取胜的欲望特别强烈,反而给自己造成压力。其实王楠的精神比较可贵,她特想第二次冲击两枚金牌,封闭训练中对自己的要求特别严,练得特别多,加班加点,又给身体训练补课,练蹲跳什么的,全面要求自己。如果第二次能冲击成功,要比第一次要伟大得多,因为第二次是众矢之的,是靶子,在这种情况下,自己特别想拿金牌,外界的压力,加上自身的压力,负面影响估计还是过多了。 我觉得在心理方面,包括男双,只要坚定,只要顶住,中国人因为技术熟练,取胜的概率在关键时候还是高一些。相反,像王皓这场球,我并不认为他技术上有多大问题,关键是心理压力,使得技术质量不高,所以被对方比较从容地抢攻,当然也有些技战术使用的问题,由于心理上保守,有些看似冒险其实比较有效的技战术不太敢用。 说到11分制对心理的要求,其实以后的选材都得注意。以前选材,只要小孩子技术情况好,即使心理差一点,还可以“一白遮百丑”,用技术来弥补,但现在这种球,压力加大以后,心理素质也必须跟上。 慢热难题待解 11分制还带了一个问题,张怡宁这次有进步,但整个来说,包括她们的双打,我觉得中国队在这点上还是比较吃亏的,就是慢热。 21分制不一样了,进入状态晚点,要是3:7落后问题还不大,12、13分左右追平后还能再打开局面,而11分制3:7落后就很容易失利。这点上,训练要加强,也想了一些方法。比如每堂训练课,现在是先对攻10分钟热身,热身时间比一场比赛还短,紧接着就开始练最难的发球抢攻。女孩子的习惯——其实甭说女孩子——谁能喜欢先打一组步法来热身,打一组正手走位,出一身汗,活动开了,再正式练。但真到了比赛之前,四个人一张球台练习,没有条件让你活动开了,更不可能让你40分钟大运动量后再进入状态。所以,现在要求马上练习发抢,而发抢要求算计,要求起动……对人的智力和精力的要求远多于步法练习,步法主要还是与体能相关的,规律性比较强,思维可以少一些,练的是一种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而发抢是强化技术加战术思维能力。再有一个,就是每堂课的时间缩短,一天三节,时间短,任务集中,这也是为了培养她们尽快进入状态。有时侯,甚至上来就打比赛,这也是一种方式。的确是采用了一些方法,但还需要再探讨。 重新认识男性化 最后,从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角度看,局部而言这次的女单四强都有进步,但还算不上脱胎换骨。现在一谈男性化,女孩子往往过多的谈主动发力、主动侧身,而不太注意有的东西与女性的生理基础是否吻合,如果好高骛远,即使有些东西练的还可以,到比赛中也用不了。虽然我们提倡敢想敢干,但女子技术男性化,我觉得很重要的还是指意识和思想方法的男性化,这很关键。 比如说李菊,我觉得她身上“男性化”主要体现的是一板发力,比如反手弹一板、正手抡一板,这板球很重,这种球在男子里有。但是,如果要说控制球的能力、组合球的合理性、争夺上手机会、找空间的能力,这些方面王楠或许更胜一筹,这些不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体现吗?看怎么说了。王楠、包括邓亚萍,都是在用男人的思维打球,所以王楠在她鼎盛时期显得比别人高,而李菊虽然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终究没达到这种程度。张怡宁的球,就每板球的发力来说,没有李菊的杀伤力大,但整体上来说,我同意蔡指导的观点——47届备战时,聊到接发球问题,聊到第一板接弧圈的稳定性问题,蔡指导当时也提出来过,什么叫女子技术男性化?接发球板板挑?挑打在训练时还可以,到比赛中压力一大就不敢用了,而搓球没练过。接弧圈平常全是反冲?还是加力反冲,到比赛里冲不了,对不上点了,稳定不住了。为什么王楠跟鲍罗斯往常特别难打,经常4:3、4:2,但是关键大赛总能赢得相对轻松,就因为摆短过关了,双方打的很紧张时,她能摆得短了,后面也就敢变化了,有机会再挑俩,很快领先了。张怡宁也是,对方挺凶的压着,如果要每板完全以发力去对发力,肯定行不通,先拉个转的,就能抑制对方的攻势,然后再下手,包括第一板防守也是,先有速度、有落点、有命中率,第一板“围”完了,下一板再转攻,女子技术男性化运用得非常合理。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既要敢想敢干,敢迈开步子,加大步伐,在宏观上也不要乱方寸,不要片面追求某一个环节的凶狠,而要追求综合的优势。 作者:全乒乓.乒坛进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