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晨报:王皓 生于创新 死于造星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08:10 南京晨报 |
不断创新,是世间万事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体育运动亦是如此。但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不行,为了创新而醉心于造星则更加行不通了。 今天,中国乒乓球队失去了该项目中份量最重的一块金牌,王皓在决赛中以24输给了韩国的柳承敏,失去了乒球男子单打金牌。这是中国乒乓球队继世锦赛之后,再次在国际大赛中无缘这块金牌。
赛前,从中国代表团到中国媒体,普遍对这块金牌比较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王皓在此前与柳承敏的六次交锋中无一败绩;二是王皓掌握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直拍技术--反手直板横拉,而柳承敏,打法上相对落后,还是当年金泽洙的单面拉打法--旧技术如何能与新技术抗衡呢? 但恰恰是王皓败了--此前赢六次,也及不上奥运会上输一次。当然,体育比赛的一次失利可以归咎于心理、状态等偶然因素,但偶然中也必然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如果只以一句偶然而掩盖所有的问题,是不利于发展的。 事实上,任何项目发展到今天,在技术上都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越来越难。以前,创新是中国乒乓球不断进步、保持优势的根本原因,但在今天,形势变了,创新越来越难,这时候,除了着力创新外,是否应该更多分配些注意力到技术的稳定与能力的提高上呢?如果一会儿这个新技术,一会儿那个新打法,那就不是创新,而是“放卫星了”。 不能说直板横打不好,它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直拍反手位的弱点,但这项新技术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成功率不高。这一点,在无数次的世界大赛中都已经证明了。而柳承敏呢,确实是传统打法,但他的正手弧圈更加有力,侧身抢攻更加突然,反手加力推更加稳定。韩国人没有创造出新的技术,但却使传统技术更加完善,更加稳定。 这届奥运会,中国乒乓球队试图造出两颗星:一是直拍横打的技术,二是新人王皓———希望他能成为男乒新的领军人物。但事实证明并不成功。以前,我们的乒乓球生于创新,但在今天,死于造星。 窃以为,如果是技术全面、打法稳健的王励勤在决赛中与柳承敏相遇,结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作者:吴旭渤 张浩宇 (来源: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