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虽好但不是奥运的全部 让比赛成为真正的节日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0:23 《足球·劲体育》 |
像我这样年纪的人,没打过乒乓球的恐怕不多。小时候用的是无胶无皮的光板,甚至是自家做的板,一下课在课桌上慌忙打上几板,味道也很鲜美。球瘪了,手握拍子压一压,放在热水瓶的口上蒸一下,鼓起来再打。我因此学会一个专有名词:赛璐珞。那时各单位的会议桌由乒乓桌来充当,会前会后或下班后都有人在打球。容国团、庄则栋、徐寅生、张燮林的大名如雷贯耳,其锋头岂是今日的明星可比。那时打乒乓还打出许多另类新闻,先是打出了辩证法,后来打出中美友好,接着又有“海外兵团”以及让球风波,小小一球打得如此热
一连两天在看乒乓比赛。比分从21分降到11分,球的直径放大了,分组的规则改了。据说这些改动针对中国队。在中国乒乓普及到这样,水平不高是不可能的。中国队实在太强大了,最辉煌时不仅有实力囊括冠军,还可能包揽前三名,甚至愿意让谁赢谁就赢了。赢得越轻松感觉越差,一朋友说得好笑:我们把球拍劈了,以后不跟他们玩了。 眼看着乒乓球从几个国家打到全世界,应该为这项运动高兴。玩的人多了,才更加好玩。中国不仅输出运动员,还输出教练,也是我们的光荣。如果金牌命里注定是我们的,别人的兴致会越来越低,最终难免被逐出奥运会。幸亏那位姓瓦的瑞典老将出手不凡,战绩不俗,人人为他叫好。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此君已经想不起来了,他就像光板一样古老。新人来了又去了,他还站在那里,兴致勃勃地奉陪着。看他打球像看我地下室里的朋友,那是真的热爱。 女双的半决赛在两对中国选手和两对韩国选手中进行。等着看比赛,忽然听见电视中的主持人说了一句奇怪的话,韩国可能会看中国谁赢决定派哪一对选手。感觉就像走在路上被人吐了一口痰。但愿这是口误或是我误听。我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观众有个很固执的愿望,中国队曾经犯下的毛病千万别传给韩国。体育不是演出,名次是打出来的,不是安排的。金牌虽好,所有的国家,所有的运动项目,只能凭运动员的实力和临场发挥取得胜利。心术不正的人,免开尊口。 我说了一通乒乓球,还有个意思是想说说观众。一项运动真正普及了,要把观众赶走也难。当镜头扫过空荡荡的看台,不由地会想毕竟不是古代的奥运会了,人们太潇洒了一点。造那些场馆花了大钱,比赛完了还不知是否能正常营运,浪费太可惜了。长此以往,很坏奥林匹克运动的名声。也许某一天,奥运会的比赛项目是收缩而不是扩张,让场场比赛都有观众的满堂喝彩,让比赛成为真正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