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以身试法”奥运村 混进袁团长府邸“历险记”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 09:29 南方都市报 |
一个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记者能够顺利通过层层检查,轻而易举地进入奥运村,甚至步入中国代表团团长袁伟民的房间。也许让人难以相信,但确是事实。对于投入十多亿欧元用于安保的雅典奥运会而言,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讽刺! 8月8日,也就是中国代表团抵达雅典当天,记者来到奥运村迎接中国代表团到来。像以往一样,过安检、换证、进入国际混合区。这时离代表团到达还有一段时间。从下午2时
枪口下,混过头关 转机出现在下午3时前后,一位工作人员急匆匆地朝混合区外走去。旁边有人搭讪,那人回答说去接什么代表团,自己快要迟到了。记者与此人并不相识。但记者想,既然他是去接团何不跟着走一遭?就是看不到人至少也认认地方。于是悄悄跟在工作人员身后。他出混合区,记者也出混合区;他从进村的安检处走出奥运村,记者也跟着走出奥运村;他向左转走向一个空旷的停车场,记者也跟着左转。但是请注意,在走出奥运村向左转时有一名怀抱冲锋枪的防暴警察,他检查了那个工作人员的身份,甚至拿过证件把本人与上面的照片对照一下,确认无误后才放行。而记者紧随其身后,并未受到任何检查便轻松闯过头关。 层层安检不验证件,进村! 走到一栋大型建筑前,门口也有保安。记者仍然尾随至门口。那位工作人员在准备进门时发现了记者,故意在门口整理物品,不再前行。记者也跟着停了下来,时间一秒一秒流逝,记者越发感觉无所适从。这是哪里?不知道。 其间,几乎所有的人都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记者也只有点头示意。终于有保安人员走过来,记者见情况紧急便不再犹豫,干脆走进门去。之后,是一道安检又一道安检!在这个大厅里,记者记不得过了几道安检,只记得反反复复地把背包放到安全带上,掏出手机钱包扔到小盒子里。每过一关,都有工作人员认真检查我的背包。有时是警察,有的是普通工作人员,但没有人认为记者的证件有问题。其中只有一位工作人员拿起我的证件扫过一眼,然后又放下。 走过最后一关,记者不知道自己到了什么地方。眼前是一个停车场,装卸工人搬运着行李,一些运动员来来往往。记者再次陷入迷茫。难道我走出了奥运村,白跑了一趟? 当记者把目光左转时,突然发现了中国香港区旗。天啊!我进奥运村了!可是,我所戴的只是一张黄标记者证,根本没有资格进村。 徜徉在奥运村 在奥运村里,记者心花怒放又惶恐不安。我知道,只要我一直守候等到中国代表团到来,我将赢得一个完美的采访。但一旦被人查出证件不符,肯定会被轰出村外,至于还有什么样的处罚也不得而知。 记者坚定一个信心,一定要掩护好自己,争取等代表团到达。但停车场并非安全之地,这里有工作人员、警察、装卸工人、运动员,他们都很热情,远远地就打招呼。记者不敢多说,只轻轻点头。因为他们一旦走过来,说不上两句就会发现记者的身份。记者决定先寻找中国团部。 其实,在记者来到中国区的时候,离中国代表团到达还有一段时间。在无所适从的等待中,记者围着中国代表团居住区走了一圈又一圈。这期间,闪着灯的警车时而在记者身旁划过,牵着警犬的警察说说笑笑地从记者身旁走过,不远处持枪荷弹的防暴警察踱来踱去。假如,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叫住记者,检查一下证件,记者都会终止这次奥运村探险。但,没有人这么做。 进入袁团长的房间 在临近代表团领导到来之时,记者在有五星红旗飘动的白楼下面,站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就在几分钟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团长袁伟民和中国驻希腊大使款步而来,他们边走边聊。记者迎上去拍照,见缝插针地提问。没有受到任何阻止。 记得袁局长还说,看上去这届奥运会的安保情况不如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那么严。“那一届,奥运村里两楼之间都不允许有人随意走动。”袁局长说。相信,在袁局长说这句话时,绝不会想到记者正是在没有办理任何证件的情况下,误打误撞混进奥运村的。在袁伟民团长的客厅里,袁团长与大使谈话时,记者就在现场。袁团长进卧室脱去西装,记者也跟了进去。 在团部采访结束之后,记者又乘大巴返回奥运村入口,在那里迎接代表团大队人马的到来。当然,在离开奥运村时,记者选择了混合区与居住区相连的那个检查口。因为是从居住区往外走,可以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直到现在,那段经历都恍然如梦。一个惊险、刺激而又荒唐的梦。 这是一个善意的尝试,但却有太多的如果……记者不敢细想如果。 本报雅典专电 (新京报记者 韩双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