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奥运会科技讲座:大赛中的克拉克现象及对策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 10:23 中国体育报 |
一般来说,竞技体育竞争的胜负主要取决于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实力。但是,纵观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研究者们发现:许多具有最强竞技实力的选手在竞争中却往往发挥失常、败阵落马。 所谓“克拉克现象”是指优秀运动员在重大比赛中不能正常表现出所具有的竞技能力,比赛失常的现象。罗·克拉克是60年代世界著名的澳大利亚长跑选手,他曾19次打破50
研究表明:历届奥运会比赛中有l/3以上的世界最强实力者与克拉克一样未登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由此我们得出这样的共识:在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中,最有希望获取冠军的选手约有70%左右能够实现,另有30%左右的选手必然要被淘汰。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 世界性大赛在每一个项目中都有一批势均力敌的争夺者,绝对的优势已十分罕见。尤其是短距离的竞速项目,有时用百分之一秒的电动计时仍难以判定胜负。因此,赛场上竞技能力发挥的好坏常常成为制胜的关键。关于“克拉克现象”的原因,我们发现:我国优秀选手参加奥运会“克拉克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临场应变调控能力差、技战术稳定性不高、赛前训练负荷掌握不好、赛前训练内容安排不当、运动性伤病这五个方面。其中,第一位的原因是:大赛经验不足、应变能力差等等心理方面的原因所致。有学者认为“在比赛中技术水平发挥不好的运动员中,由于心理方面准备不足造成的失败约占70%,因训练水平,技术准备不足而造成的失败仅占20%”。由此可见,竞赛中的心理素质对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优胜的影响非常大。 对此,我们认为可行的对策如下: 1、参赛经验少可能是影响比赛发挥的因素,但事实上没有几个选手能多次参加奥运会。因此,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学会对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总结,并主动在赛前训练中去学习、解决和适应。 2、“应变能力差、心理失常”的原因是我们必须重视的。拿破仑曾说:“一支军队的实力,四分之三是由士气构成的。”这士气就是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此,在奥运会这样的重大比赛上,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体现在竞争制胜的整个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平时心理素质的培养必不可少。赛前训练中,除了在技术、战术和体能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之外,还包括竞赛心理的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树立信心、激励斗志、扬长避短、知己知彼、战胜对方心理上的优势以及寻找和攻击对方心理上的弱点等等方面。 在比赛中则应该稳定情绪,随时调整目标,尽量使自己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完成竞争过程。(李益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