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柔冼东妹奥运备战进程曲折 几停几歇矢志不渝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8日 12:28 南方都市报 |
奥运前奏.奥运追梦人Ⅱ 【谁能想到,曾打过三届全运会、两次遭受严重伤病的广东柔道女将冼东妹现仍在为奥运会金牌而拼搏着。冼东妹的运动生涯多灾多难,在打八运会之前,她的左腿韧带半月板撕裂,在打九运会时,她的韧带再次撕裂,但在两次停止训练继而复出之后都拿了全国冠军。她把这归结为“达到了我这个水平,一旦有时间思考,头脑反而更清晰,跤感更强”,
她的奥运备战进程也充满戏剧性,当时还是广东省柔道队助理教练的她,被征召到国家队统一集训几天,然后去参加世界比赛,她拿了一个好成绩,自然被国家队“抢来了”。“当时我和男友上午领完证,下午就过来了。”为能一了奥运缘,冼东妹义无反顾。】 冼东妹档案 籍贯:广东四会 生日:1975.9.15 身高:1.58米 奥运会报名项目:52公斤级 运动经历:1988年入选广东省四会市业余体校,1989年进入广东省体校练摔跤,1990年入广东省体校练柔道,1993年入选国家集训队。 主要成绩: 1989年 全国锦标赛亚军 1992年 全国青年赛冠军 1995年 亚洲锦标赛亚军 1997年 第8届全运会冠军 2001年 第9届全运会冠军 2002年 第14届亚运会亚军 2004年 亚洲锦标赛亚军 2004年 德国世界杯冠军 整理/洪海宁 歇一歇,“跤感”更好 选择柔道就是选择一种生活,两次严重受伤,本来在选择做手术时都想“不再练了”,但每次复出后都拿了冠军,于是,练不练也由不得自己了。 记者:你什么时候开始练柔道的? 冼东妹:1990年开始练柔道,之前,练过两年摔跤,在这之前是练田径的。 记者:真正出成绩是在什么时候? 冼东妹:真正出成绩是在1992年,当时拿了全国青年赛冠军,1993年七运会拿了一个第三,当时我和浙江的常凤霞打成了平手,她现在是国家队的教练,刚才带着儿子的就是她。 记者:练柔道和摔跤,哪个更好玩? 冼东妹:都差不多。虽说女子摔跤现在才被列为奥运会项目,其实早在1998年就定下来了。 记者:由于有伤病,你的运动生涯好像一直不顺? 冼东妹:以前只能说机遇不好吧。在打完八运会后,我本来要停练的。八运会之前的1996年,我的左膝十字韧带就断了,本来说要做手术。当时担心,如果1996年做了手术,下一年的全运会就打不上了。于是采取保守治疗,当时自己根本没想到要拿冠军,但后来真的拿了冠军。后来,我提出要做手术,省体校也同意,因为以前医生也建议做手术。手术之后,因为当时队内没有老队员,小队员水平又上不来,省体校刚开始想让我当教练,但因为我年轻,就又让我练了,主要是带一带小队员。 记者:听说你后来还是当过一阵子助理教练? 冼东妹:这样练了一阵子后,直到打完九运会,省体校没有问过我就让我直接当教练了。 记者:能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冼东妹:当省体校宣布我当教练的时候,我感到很突然,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跟我谈过,我自己也没有主动申请过。我当时只知道,打完八运会后,省体校肯定会给我安排工作,但没想到一下子提到教练的位置。 记者:你当教练当了多久? 冼东妹:我在2002年1月份正式开始教练工作,干了差不多两年。 记者:当时你参加了2002年亚运会吧? 冼东妹:打完九运会,我本来也想退了,想不练了。当时也说没人,让我接着练。我想过退的念头很多次,但每次都没有退成,复出之后,反而成绩更好。 记者:感觉当教练和当队员的区别在哪里? 冼东妹:我留在队里,不管是当教练也好,当队员也好,反正自己还得练。当运动员时不用考虑那么多,只要自己练出好成绩就行了。当教练不一样,一下子要考虑23个队员,包括她们的生活起居和衣食住行,都得管。在场上还得亲自教她们练,一天下来,感觉好累。有时候看到她们练得不好,很着急,气得我说:“还是我来练好了。”当教练也真的很不容易。 记者:你都当教练了还要让你去国家队? 冼东妹:对呀。2001年打九运会的时候,我的右膝关节又伤了,当时也想着不练了,在省队当当教练好了。他们为了让我去国家队就想了个办法,让我把整个队伍拉到上海,把队伍留在那儿,让我去国家队,练了半个月就打比赛了,没想到我一去就拿了冠军。 记者:每次复出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你觉得原因在哪里? 冼东妹:当时我就想,淘汰就淘汰吧,没有心理包袱反而能够发挥好的水平,达到了我们这种水平,由于歇了一段时间,脑子可能比练的时候更清楚些,跤感更好,对此我深有体会。2000年的时候,我差不多停了两年,第一次出来打比赛我就拿了冠军。 记者:拿了冠军后,为什么还不能参加悉尼奥运会? 冼东妹:因为我刚上来,参加国际比赛少,奥运积分不够。1998年和1999年两年的奥运积分我都没有拿到,要参加奥运会是不可能的。即使我参加世界锦标赛拿了冠军,但别人的奥运积分比我高,还得她去。除了奥运积分,还得看各方面的能力,比如大赛经验、心理素质等。我之前又伤了,当时又是一个人在国家队,可能不受重视吧。 说起他,一脸甜蜜 谈起自己的爱情,长得如四会特产沙糖桔一样甜美的冼东妹一脸的幸福。她和男友在结束长达10年的恋爱马拉松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是由于比赛任务繁重,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一年多。 记者:可否谈谈你的个人生活,结婚了吧? 冼东妹:我今年快30岁了,在2002年亚运会之前就领了证,上午登记,下午就过来了。当时没有摆酒,在广州没有举行仪式,但我在四会的老家请亲戚一块儿喝过喜酒。我一直在训练,没有时间。 记者:你爱人也是练柔道的吗? 冼东妹:他是青岛人,叫刘波,是家里的独子,以前练过两年摔跤,不是很专业的那种,很早就退了。他1998年就过来广东了,现在广州黄村柔道队当工作人员。 记者:你们是在广州安家的吧? 冼东妹:对,是在广州安家的。打完九运会后,省队给我分了套房子,就在广州体院内。我老公在黄村工作,本来黄村也可以有一套房子,比我现在的房子还大,有80多平方米,但我上班不方便。他为了照顾我,就选择了在广州体院内安家。 记者:你和你老公认识多久? 冼东妹:十年了。但两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较短,加起来只有一年多一点。 记者:当时你还不大吧? 冼东妹:呵呵,我是1994年认识他的,当时我刚到国家队,为了备战亚运会,主教练让他过来帮忙,就认识了。当时广东队只有我一人在北京,他很照顾我。那时候也不是说真正恋爱了,根本不敢想以后的事,两个人只是喜欢那种感觉,比较谈得来。 记者:你当时有多大? 冼东妹:当时只有19岁。因为相隔那么远,有时候不敢想以后怎么办。我们很快就分开了,当时我亚运会没参加就回广东了,他打完亚运会后也回青岛了。一直到1998年才再见面。 记者:隔了这么久,你们两人还有联系吗? 冼东妹:在这期间,他对我说,咱们可能不行了,有两年没有联系。八运会我拿了冠军后就跟他打电话,然后在1998年时才确定关系在一起。 记者:他是不是一直很支持你? 冼东妹:是的,他一直认为我有能力拿冠军,说“全运会你肯定没问题”,一直给我信心,鼓励我,当时奥运会我没争取上嘛。可以说,每次比赛,包括现在,他一直对我很有信心。 记者:他经常看你比赛吗? 冼东妹:是的,他经常看我比赛,虽然很紧张,他也要去看。从1998年到现在,只要有我的比赛,他基本上都会看。 记者:最近他来看过你吗? 冼东妹:来过。我打完亚锦赛,拿到了奥运会入场券,他特地从广州赶到北京机场接我。 记者:当时是在5月份吧?他去接你时带了什么礼物? 冼东妹:我是5月18日回来的,他买了一束鲜花。当时,我下了飞机,给他发短信,说:“我到北京了。”他还骗我,说:“啊,安全到达就好,那我睡觉了。”气死我了!当时感觉不对,怎么会这个样子?然后再给他发个短信:“你这么狠心!”出了机场大厅,就看见他捧着一束鲜花在迎接我。 记者:你能简单跟我描述一下,他长得什么样子? 冼东妹:他长得浓眉大眼,脸是方形的,个子1.75米,理个平头很精神。他比我大两岁。我一直在北京,家里的装修、布置都没让我操心,都是他搞定的。我在新房里住了三天,就过来了。在家里,他干活比我干得多,我连家里的煤气都不会开,更不要说做饭了。 若夺冠,真的不练了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对于冼东妹来说,她心中的最高理想就是奥运会冠军。多次不想练了是因为太苦太累,一旦真的实现了自己心目中的最高理想,自然想过一过平常人的生活。 记者:现在备战情况怎么样? 冼东妹:挺好的,基本没有增添新的伤病,伤都是一些老伤,不影响训练和比赛。 记者:在国家队待了多久?能谈谈当时来国家队时的情况吗? 冼东妹:去年12月就来国家队了,当时是叫国家集训队,因为女子柔道队没有常设国家队。当时,我和男友刚领完结婚证,上午领完证,下午就过来了。 记者:现在奥运选拔比以前好多了吧? 冼东妹:以前没有参加奥运会,只能说我以前的机遇不好。现在比以前好多了,队员参加奥运会完全凭的是实力。 记者:你在备战奥运会之前的战绩如何? 冼东妹:2001年和2002年,我参加的比赛几乎都拿了冠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我拿了团体和个人两块金牌,釜山亚运会我拿了银牌。打完亚运会后,我本来打算不练了,后来没办法,国家需要,还得来。 记者:去年的世锦赛你打了没? 冼东妹:当时我没有打,后来参加了今年5月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亚锦赛,我拿了第二名,获得了奥运会入场券。 记者:你没去世锦赛,那谁去了? 冼东妹:是刘玉香去的,她现在改打57公斤级,因为去年亚锦赛和世锦赛没打好,就让她改打57公斤级。她七运会时也打57公斤级,八运会是打52公斤级的,我以前和她碰过两次,都赢了她。 记者:你奥运会的主要对手是谁? 冼东妹:主要是去年世锦赛冠军,是古巴的选手。我和她没碰过,也没见过。因为好几站欧洲系列赛她都没有参加。我也输给过韩国的对手,今年本来要赢的,最后几秒钟没处理好,输了。 记者:奥运会之后还会练吗? 冼东妹:打好了就不练了,拿个冠军就完成了任务,就不练了。 专题采写:本报特派北京记者高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