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容与泪水堆砌的美丽 中国女曲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7日 11:26 《足球·劲体育》 |
“这次,我们再也不分开” 特约记者王雷雅典报道 中国女曲的成功固然离不开金昶佰,但是只凭一名好教练是没有办法赢下比赛的,在场上拼搏的还是球员。程晖、聂亚丽、唐春玲等一批老队员不应该被我们遗忘,凭借“程晖们”的努力,女曲队谱写了中国曲棍球运动新的篇章。
对于女曲队员的家属来说,“让她们退役”无疑是最高愿望,因为“她们的全部时间基本都花在了打球上,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那么可怜的一丁点。” 现任队长程晖的丈夫王锐无疑是一个“让她们退役”的拥护者。“曲棍球让这个家庭根本就不像一个家”,王锐说,“她答应打完雅典奥运会就退役,这次从雅典回来之后,我们就不会再分开了。” 由于今年集训的时间较多,程晖基本上没有和丈夫见过面,连通电话的机会也极少。今年7月份,本是双方会面的一次机会。那次程晖在江苏的一场比赛中被对手球棍子击中,左侧眉骨等多处地方发生骨折。队里马上通知了王锐。由于种种原因,程晖始终没能见到丈夫,双方只能就通过电话联系。事后,王锐对记者说出了真心话,“当时不敢见她是因为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听队里说,这次伤势较重,而且在脸上,我的脑子一下子就晕了一下。我怕一到那里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向她提出让其退役的要求。那时候,她刚刚被任命为队长。” 程晖没有看到丈夫当然十分失望,她在电话中与王锐开玩笑说:“是不是我的样子受伤后变丑了,所以你不敢来看我。”幸好丈夫在电话里来了一句甜言蜜语:““别傻了,怎么会嫌弃你呢?你变成什么样我也一样爱你。”程晖笑了。 8月1日,女曲从上海出发去德国进行最后的备战。程晖两夫妻终于见了一次面,正在外地出差的王锐千方百计地回了一趟上海,双方在虹桥机场得到了一段短暂的相会时间。 “如果不是因为曲棍球,我们也许是一对非常平凡的夫妻:有一间能遮住风雨的小屋,一个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但现在小小的曲棍球占据了这个家里所有的空间,我希望她回来之后能兑现诺言,与曲棍球‘划清界线’”。王锐说。 说东北话的四川妹子 特约记者王雷雅典报道 陈朝霞生于四川广汉市,亦是四川曲棍球队的队员。她是个地道的四川人,但却是一个几乎“忘”了家乡话、不能吃辣的四川妹子。 “跟女曲征战南北,哪还顾得上回家。国家队中的大多数球员是东北人与广东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天与她们在一起,我现在倒学会了一口地道的东北话了,而广东人的话太难学了,我实在是想说也说不上来。至于不能吃辣,多半也是这样‘练’出来的——在队里,吃辣东西的机会不多。”陈朝霞这样对记者说。 很多人认识陈朝霞都是因为亚运会,当时任中国女曲队长的她攻入了4个球,是当届比赛队中的“最佳射手”。 但大家可能不了解的是,攻进四球的她在场上打的位置并不是前锋而是后卫。攻城拔寨,这完全是依靠她平时练就的过硬的短角球技术。她的短角球功夫实在是一绝,亚运会上,韩国队明明已经重兵防守却还是躲不过她的雷霆一击。 然而,作为中国队夺冠的最大功臣,陈朝霞想得更多的却是自己在对日本队比赛时的致命失误。到现在,她仍然后怕--一旦因为自己的失误而让球队失去决赛机会,那就对不起老师和队友。作为后卫,陈朝霞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赛场上,陈朝霞总是毫不惜力。而在生活中,一个分水果的细节或者可以说明她的为人:作为队长,每次分配时,她总是把好的分给别人,而自己去吃最后剩下的。 会否退役?陈朝霞如此回答,“我已经29岁了,参加下一届奥运会可能机会不大了。但我想,应该还能打两年。毕竟,这是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啊,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打下去。” 领奖,也没有合适的服装 特约记者王雷雅典报道 2003年,表现出色的中国女曲获得了中国电视体育奖最佳团队、年度突破和最佳教练三项提名,并最终获得年度最佳团队的奖项。 在得知提名消息后,金昶伯与领队海线便开始考虑起到场领奖的人选。新队长陈朝霞理所当然,再加上金昶佰和海线,四个人的出席名额已满。但两人觉得老队长黄俊霞(当时已宣布退役)在过去的一年里贡献巨大,让她去有着特别的意义。海线决定自己放弃这次机会,她打电话给体育奖组委会:“我不去了,把我的名额让给黄俊霞。”考虑到女曲的情况,组委会也特别破例:“让女曲5个人都来。” 但之后,问题又来了。在长春急行军赶来会合的、平时就特别朴素的黄俊霞并没有合适的服装出席颁奖仪式。在酒店见面后,海线急忙陪着黄俊霞到附近采购。给黄俊霞买衣服亦特别困难,颜色太鲜艳的不要,太贵的不愿要……最后总算挑到了一件合适的。 在拿到了最佳团队奖之后,几天前刚刚宣布戒酒的金昶佰就破戒了--捧着奖杯,老金、海线与黄俊霞等一起到酒店餐厅吃庆功宴,黄俊霞先端起一杯:“今天就破一回例。一是庆祝咱们今天获奖;二是祝老师身体健康。”金昶佰欣然点头:“咱们一起破例。” 考虑到后备力量还未跟上,经过劝说,黄俊霞在雅典奥运之前重新披上了国家队的战袍。但她表示:“这肯定是自己最后一次比赛了。” 至于聂亚丽与唐春玲,这两位中国女曲获悉尼奥运会第五名便已在队中的老将也到了一个退役的年龄。 为了家人“忍痛”退役 特约记者王兵雅典报道 说到离别的感觉,杨红兵无疑很有发言权。这位中国第一代女曲的代表人物对曲棍球运动十分热爱,就凭这一点,她在球场从17岁开始打到了36岁。而使她放弃运动员生涯是因为“爱人、儿子都盼着我回家,我也确实欠他们太多了”。但她还是舍不得放弃这项运动,现在,她是国家女曲的助理教练。 重回国家队只因“放不下” 生于1967年的杨红兵在中国女曲有着特殊的地位,17岁便在曲棍球球场上纵横的她是国家队中名副其实的老大姐。在悉尼奥运会后,她宣布退役。 但在金昶佰的召唤下,不久后她又重新进入了国家队,不过,这次的角色是教练而不是队员。说起这段往事时,杨红兵说:“当时重新归队,一方面是为了报答‘金老师’的器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放不下国家队与曲棍球运动啊。” 怀孕3个月还在打比赛 杨红兵是真爱曲棍球,下面的事就可以说明问题:1993年12月,怀孕3个月的她还在日本打比赛;1994年11月,产后不到四个月的她便恢复了训练。因为是剖腹产,第一次练力量时,伤口令她举个空杠铃杆都觉得困难,但她都坚持下来了。 说到这段历史,杨红兵便有些哽咽:“想起来,确实对孩子与丈夫不是太公平。”现在,杨红兵也有意识地拨多了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她与读小学的儿子一天一个电话,而且从不嫌长,说完了还问孩子:“不想多聊几句?”孩子毕竟年龄小,“实事求是”地说:“没话。” 对家人的愧疚感可能也是促成杨红兵当初作出退役打算的一个因素:“一年到头根本顾不上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两个星期。我爱人心里也苦,还不到40岁,谁不想干点儿自己的事业,哪个男人愿意天天看孩子。”而说起当初退役时,杨红兵也有些难过:“自己退役能给年轻球员多点机会,还能给孩子多点时间,只能忍痛割爱啦!况且现在我还能接触这个项目,只是身份不 别忘了“海妈妈” 特约记者王蒙雅典报道 虽然中国女曲在季军战中不敌阿根廷队,仅获得第四名,但这已经是中国曲棍球奥运会历史上的最好成绩(悉尼奥运会第五名)。这支创造历史的球队中除了有一位严厉的“金爸爸”之外,还有一位好说话的“海妈妈”,正是因为有她在背后的默默支持,女曲队员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比赛。赛后,队员们都说“可别忘了‘海妈妈’啊!她可是幕后功臣啊。” 队员没哭,“妈妈”先哭了 曾经当过手球队员的海线,2001年,时任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的她调任女曲副领队。刚开始,她也有点不习惯,但相处久了之后,她把女曲的姑娘们都当成了自己的女儿,“现在见不到她们,心里都有点难受。丈夫与儿子都在国外,我的心全放在了这些‘女儿’身上了。”海线说。“海妈妈”,队员们也都这样称呼海线。 像所有的妈妈一样,海线爱哭,特别是在“女儿们”受伤或受到挫折的时候。对于女曲的姑娘来说,在训练或比赛中受伤是家常便饭,但往往当事人没什么感觉,但站在场边的海线却早就泪流满面。队员反过来安慰她:“我还没哭,你这是怎么啦?” 海线还是队员的最好朋友。队员有了心事,总是先与她说,请她出出主意,她的房间是队员们最喜欢去的“圣地”,训练结束后队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属这里了。队员受伤了,也准是先找她。大夫在队员脸上缝针,海线用胳膊紧紧托着伤号的头,以前打手球时落下的腰伤使她弯不下腰,就只能跪在地上。队员缝了12针,她也跪了半个钟头。 当领队的,还要管一些场外的事情。大到安排老队员退役后的出路,小至午餐时让队员拿上没吃完的水果。老队员伤病多,爬楼不方便住在楼下;黄俊霞、龙凤雨身体不好,安排在一个房间便于休息……海线的确细心得像妈妈。 笑容背后是辛酸 海线也爱笑。队员挨训心里难受,她一准用微笑迎候:“看着我的笑,希望你们会觉得轻松。” 笑也并不容易。她的笑容的背后藏着辛酸。当了姑娘们的“妈妈”之后,海线与亲人的联系便减少了。在国外的丈夫和儿子抱怨“好久都没有接过她的电话”。而率队在上海集训时,这位上海人却连回家探望母亲的时间都没有。母亲埋怨说:“你在北京、广州,隔几天还能通个电话;在上海训练,反倒没了音讯。” 海线也顾不上自己的家了。新分的房子无暇装修,她全权交给了装修队:“你们看着办吧。”施工队长也犯愁:干了这么多年装修也没遇过这样的人,遇到问题,和谁商量?最后海线只能“请出”母亲:75岁的老人从上海赶到北京监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