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手能否有更大作为?翟超:能力是逼出来的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 12:42 青年体育 |
本报记者 刘华平 场上的队员正在进行攻防配合训练,场边坐着一位姑娘,她两眼紧盯着场上的训练,嘴里不时地大喊:“莎莎,机会出来了别犹豫”、“防守再缩小一点,匈牙利的防守范围没有那么大”······她就是中国女子手球第一攻击核心、中国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进军欧洲手球联赛的队员翟超。由于前一天的训练中脚受伤了,她不得不再次在场边观战。
翟超7月1日刚从丹麦回国归队,马上投入到备战奥运会的集训中。刚开始一两天,因为运动量太大,她感觉到特别累,毕竟年龄大了,和那些二十二三岁的队员不一样,恢复起来比较慢。但几天以后,也就逐渐地适应了。对于韩国主教练郑亨钧的一日四练,翟超笑着说:“在这儿训练两天顶我在丹麦训练一个礼拜。” 对于韩国教练的大运动量训练,翟超严肃地说:“亚洲球员和欧洲球员在身体素质上有差距,大运动量训练是弥补差距的一种方法。要想战胜身强力壮的欧洲球队,在体能上要比她们强两倍才行。” 韩国教练在训练中会采取打、骂的惩罚方式,在记者采访的前一天,还有两个队员挨揍了。翟超认为,这主要是亚洲文化所造成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亚洲文化提倡尊师。“如果理解他的话,就能够接受他这种方式。虽然,惩罚这种方式确实不容易接受,但主要看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只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那这些惩罚也就算不得什么了。”翟超刚通过中级教练员考试,可以出任丹麦甲级、乙级队教练一职。“一些年轻队员由于从事体育的时间不长,文化素质方面又受到限制,对此很难理解。教练提出的要求达不到,她们就很容易放弃,而不是选择去接受。如果教练看到你真正地去尝试了,他也不会这样。我觉得他选择这种惩罚方式,也是迫不得已,在逼队员。有了这种认识,翟超没有挨过郑亨钧的骂,更没有挨过他的打。 翟超坦承,如果她当教练,不会学习郑亨钧的训练方式,也不会遵循欧洲教练那样的训练模式。她说:“欧洲的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的自觉性要求很高。而我国的运动员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很强的惰性,尤其是年轻队员,没有明确的目标,需要逼一逼,才能更进一步。” 33岁的翟超于1998年通过国际手联转会德国甲级队柏林BV俱乐部,两年后转会至手球强国丹麦。对于奥运会的对手,她了解不少:“参加奥运会的队伍,是洲际冠军队以及世锦赛前五名的队伍,没有太弱的,每个对手都不能轻视。即使是东道主希腊队,曾是名不见经传的队伍,但她们为了备战奥运会,也网罗了各国精英。” 翟超技术全面、动作灵活多变。在国家队司职中卫,与李兵形成攻防双煞,她的归队不仅增强了国家队的攻击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弥补了国家队队员经验相对不足的缺憾。翟超参加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那届奥运会,中国女手获得第五名。8年过去了,中国女手能否有更大的作为?“奥运会上,关键是看在场上发挥得怎么样。绝大部分队员没有参加过奥运会,心理上缺乏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