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花团体遭遇黑哨痛失金牌 王海滨最后一剑没有遗憾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1:04 《足球·劲体育》 |
特约记者潘东雅典报道 嘘声,嘘声,还是嘘声。今天凌晨结束的雅典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决赛中,现场嘘声不断,而所有的嘘声都送给了意大利队以及那个过分偏袒对手的裁判——匈牙利人希达西。 世界第一也就这样
男花的团体决赛,让国人充满了期待,四年前的悉尼,中国团体男花在离冠军仅差一剑的利好情况下,由于对手(法国人)的受伤而放弃进攻,最终丧失了到手的金牌,让国人惋惜不已。但中国剑客在赛场上的风度和霸气,却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雅典奥运,中国团体男花卷土重来,而这次他们遇到了更不“仗义”的意大利人。 决赛第一轮,中国老将叶冲首先披挂上阵,对阵意大利的桑佐。一上来,叶冲势头状态神勇,连得4分,并最终以5比2结束首局比赛。第二局,董兆致与瓦尼展开激战,而状态奇佳的瓦尼比赛中明显占优,为意大利队挽回颓势,以10比7结束第二局。第三局,中国“新三剑客”代表人物——吴汉雄上场挑战卡萨拉,面对身材高大的意大利人,年轻的吴汉雄动作灵活、虚实结合,很快以15比13,为中国队领先结束第一个轮次的前三局。 决赛第二轮,场上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场面。面对状态神勇的叶冲,意大利人瓦尼丑态百出:由于连续丢分,瓦尼在毫无缘故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做出受伤和抽筋状。意大利队的无耻马上激起现场的一片虚声。虽然最终瓦尼被裁判出示红牌,罚掉一分。但受到干扰的叶冲明显失去原有的节奏,被对手连续得分。好在叶冲迅速调整状态,随即发起猛烈反攻。就在此时,意大利人故技重演:在叶冲攻得他无处可躲时,瓦尼又在毫无原由的情况下,故意倒地,以躲过叶冲攻击。虽然裁判再次给予他红牌并罚掉一分,但种种莫名其妙的中断比赛,让叶冲失去了节奏,并让意大利以20比18,反超了比分。随后,中国队明显受到影响,第二轮总比分23比30,落后了7分。 裁判让人气愤 决赛最后一轮,中国队奋起反击。首先是吴汉雄对阵瓦尼。吴汉雄虽然竭尽全力想要扳回比分,但由于互中后,他在气势表现上明显不如老谋深算的意大利人,致使裁判最终都将这几剑的得分判给了瓦尼。看到裁判如此偏袒世界排名第一的意大利人,现场的观众也不断地发出嘘声。而且,每次中国队的得分,都赢得观众的一片欢腾。由于裁判的不公,意大利队最后一轮第一局,仍然以35比30领先比分。其后,叶冲对阵卡萨拉,虽然身材明显逊色于卡塞拉,但叶冲凭借丰富的经验,善于捕捉战机,为中国连追几剑。但无奈卡塞拉也非等闲之辈,而且又挟领先之勇,在一次互中后,裁判又让意大利获得一分,并以40比34结束本局的比赛。最后的一局比赛,由董兆致对桑佐,董兆致在比分大幅度落后的情况下,为中国队把比分追成了42比42平,但随后意大利又开始了表演。他们几次无故要求暂停,中国队的追分气势也就此打住。接着桑佐还是利用互中时的气势压人,匈牙利人裁判希达西又将最后的2分送给了意大利人。 42比45,中国队又在遗憾中丧失了本可以到手的金牌。赛后,中国队员也表达了自己的气愤,“赛前我们早就已经预料到裁判一定会偏袒对方,所以我们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年轻剑客吴汉雄无奈地说,“未能冲金成功,我为自己和我的同伴感到遗憾。” 为了打乱对手部署,老将王海滨本场比赛并没有上场,由叶冲顶替了他的位置。 王海滨:最后一剑没有遗憾 特约记者潘东报道 曾经有个剑客说过击剑的最高境界是,“手中有剑,心中无剑;人走江湖,却不恋江湖。这才是剑客中真正的杰出者!” 四年前悉尼奥运会,为胜负所迷困的王海滨离这种境界还相差甚远,但四年后的雅典奥运会,这个32岁的“中国第一剑客”却逐渐领悟并进入这种境界。“握了这么多年的剑,成败经历了无数次,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剑原来可以打得很轻松,不像想象中那么沉重。”海滨平静地说。 当这位参加过四届奥运会的32岁老将最终拔剑、挥剑、舞剑、收剑、封剑时,目光中多了份从容和淡定。 曾经沉重的最后一剑 今年32岁的江苏南通老将王海滨,从小就表现出很高的击剑天赋,小学三年级就进入少年体校,17岁就在众人艳羡的目光下走入中国国家击剑队的大门,之后多次拿过国内和世界大赛的冠军。这位中国男子花剑的“第一剑客”剑出如风,果敢如雷,口头禅是“刺中的那一刻感觉最爽”。 但刺不中的那一刻,当然不爽,而剑客王海滨曾经多次为沉重的最后一剑伤心伤神。 1994年的雅典世锦赛,中国男花打进决赛,年轻的王海滨担起最后一剑的重任,但第一次的出剑很青涩,他们败了。1999年的马德里世锦赛,海滨与队友杀进决赛,与击剑王国法国队相遇,决赛一直打到最后一剑定胜负的生死时刻。王海滨的剑最先刺中对手,但当值的意大利裁判却把手指向法国人,裁决后者先有效刺中,法国队获胜。甩下面罩的海滨抓狂般地冲着裁判怒吼,但裁判只是不断地摇头。 这一记误判成为海滨永远的痛。在那次决赛的颁奖仪式上,来自法国的国际剑联主席抱歉地对海滨说,“那是一个明显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用这样的裁判。”后来,那位意大利裁判也找到王海滨,表示歉意,“对不起,我最后看花了眼。小伙子,你才是最棒的。”强者赢得了尊敬,但残酷的结果却无法更改。 最后一剑会让一名剑客激情燃烧,也会把他打入冰冷的世界。2000年悉尼奥运会,又是男花决赛,又是老对手法国,又是王海滨最后一剑与对手立判生死。电光火石之间,王海滨和对手几乎同时出剑,场下的专家和中国队员都认为是海滨率先刺中对手,但裁判还是把手指向了对手…… 赛后,在更衣室里泪如泉涌的海滨仰天长叹:“10年啊,都输在了最后一剑上……” 寻梦法兰西 告别悉尼,似乎也告别了他的击剑生涯。当时28岁的海滨开始规划着自己的未来,2001年,江苏体育的骄傲王海滨进入南京大学学习,似乎挥手与沉重的花剑道别。在代表江苏打完九运会后,王海滨退役,安心读书。 但他心中的梦想并没有破灭,他在南京大学读的是法语,而之所以挑选这个语种,就是因为法国是浪漫的击剑之地,剑客的麦加。果然,在2002年,欲有所图的海滨去了法国,追寻他压在心底很久的一个梦想。 他说自己是带着朝圣心理去的:“我并没有决定正式退役,还有可能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所以决定到法国看看。一方面是因为上届奥运会我输给了法国人,而法国是击剑运动的起源地;另外一方面,是由于击剑比赛中所使用的术语及规则都要用法语来表述。我当时想,也许可以从‘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中感觉到高贵、典雅,以及法国文化赋予击剑选手的精神内涵。” 在击剑之都,他依然是最棒的。他拿了三个全法个人冠军,2003年波恩世界杯,海滨又摘下世界冠军。 轻松地去挥剑 2003年6月,中国国家队的教练给王海滨打了个电话,希望这位状态依然神勇的“中国第一剑客”能够再打一届,海滨很爽快地答应了。“这肯定是我参加的最后一届奥运会,我想看看自己能不能拿一回冠军。 “胜负心依旧,但心态与四年前早已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剑主宰着我的一切;现在,剑只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罢了!” 最终,轻松挥剑的王海滨再次站在了男子花剑团体决赛的剑台上…… 从他1992年参加巴塞罗纳奥运会起,光阴荏苒12年,当年英姿勃发的少年剑客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从他13岁开始练剑以来,挥剑已经19年,当年那个握剑还不太稳当的嫩雏早已成为世界闻名的剑客。 雅典的赛场,王海滨最终未能出现在决赛场中,他的剑即将尘封,但他已经没有遗憾。 叶冲:老剑只想拼 叶冲是中国男花“三剑客”中的老大哥,今年35岁,比王海滨还大4岁,但年龄并没有消弭这位老剑内心的梦想。在他所拿过的金牌中,惟独缺乏奥运会的冠军,“我期待着能够在雅典圆这个梦想。”但他的心态也是平和的,“只要我尽力了,什么结果我都可以接受。” 没错,能够参加本次奥运会就是叶冲的最大胜利。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年龄,更因为他的经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因为翻译搞错比赛时间,等他赶到赛场,比赛早已开始,而他就这么无比可惜地丢掉了这次良机。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们与法国拼到最后一刻,但胜利女神并没有眷顾他们。 像王海滨一样,感觉自己知识不够用的的叶冲选择了上大学深造,而且他早在1995年就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学习,后来又到日本留学。这段生活给了叶冲很大的磨砺,因为他像其他普通的留学生一样,要靠打工才能养家糊口。回国后,叶冲最显眼的身份是上海男子花剑队的主教练,而不是曾经的运动员。 董兆致:侠剑柔情 与王海滨和叶冲两位队友一样,董兆致的复出是不甘心,想报四年前那次十分冤枉的一剑之仇。2001年退役,董兆致成为广东省女花教练,2003年升为主教练,但2003年6月国家队的一个电话,又唤起董兆致的复出欲望。 这是一个有着“侠剑柔情”的人。2000年奥运会,董兆致带着对病危母亲的思念和牵挂奔赴悉尼,一个叫于瑞玲的山东姑娘朝夕陪伴在他的母亲周围。带着银牌的董兆致从悉尼回来后几天,他的母亲就与世长辞。后来,董兆致与这个有情有义的姑娘结了婚。 四年后,他又带着对怀孕妻子的牵挂来到雅典,董兆致感觉很愧疚:“我很感激妻子,欠她很多。上届奥运会是她替我照顾妈妈,那时我们还只是普通朋友。这届奥运会,又得劳烦她照顾自己和肚子里的孩子。”没办法,董兆致在紧张的训练之余只好多打电话给家里,对妻子嘘寒问暖。不过让他高兴的是,在奥运会开始之前,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