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划艇选手印毅俊父母:孩子们都是苦出来的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4日 18:16 申江服务导报 |
印毅俊的妈妈一直用“真的没什么好说的”挡回一个个问题。 对于儿子能不能得奖,她更是一叠声地否定:“我看可能性太小……” 虽是如此,对于儿子成长路上的每一个日子、每一串数字,妈妈却记得丝毫不差。
15岁 1983年9月8日,印毅俊出生。患有哮喘,小毅俊三天两头上医院。为了让儿子身体好一点,上幼儿园中班那年,印毅俊参加了少儿游泳班。 1992年,皮划艇项目正式加入奥运大家庭。 1998年,15岁的毅俊上初二。那年,中国的皮划艇队初步建成,教练刘诚和妻子程莉莉到上海来选拔小队员,当时还很瘦小的毅俊被意外选中。程莉莉坚持说:“这孩子看上去聪明,有悟性!”那一年,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皮划艇为何物,接到通知,毅俊的父母也非常惊讶。 15个月 起初是15个月的试训。 试训被安排在青浦水上运动训练场,房子是刚搭起来的临时棚,墙壁布满霉斑,空气是潮的,被子几乎能拧出水来。 “不是国家队成员,当然没有工资。所有的开销,都要我们自己来。” 为了能让孩子经受住高强度的训练,教练建议毅俊的父母多给孩子买些营养品。但1989年,毅俊妈妈因为在纺织厂工作时被轧掉手指,一直休养在家,爸爸至今月工资也不过只有千把块。而毅俊每月的开销,已经快上千元了。 最艰苦的那几个月里,夫妻两个人每天3顿喝粥吃萝卜干。 1999年7月,印毅俊在全国青年皮划艇锦标赛中获得第三,之后正式被国家队录用。15个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9平方米 毅俊的家三代人合住。他和爸妈的房间只有9平方米。 进国家队后,毅俊多半住在队里,偶尔回家,睡的是折叠钢丝床。身高1.84米的他伸不直脚,展不开被子。 国家队在上海训练时,毅俊的爸爸妈妈每周都要去青浦训练基地看他。从杨浦区到训练基地,要换4部车,单程3个多小时。 “早上3点钟就要起床,这样才能赶上5点半到青浦的头班车,才能在早上7点钟看到儿子的早锻炼。” 九运会之前,毅俊的状态不太好。爸爸每周去两次,给他送吃的,跟他谈心。后来,毅俊在九运会上获得男子1000米静水皮划艇冠军,爸爸和妈妈在家里那个激动啊。 9个席位 2004年,皮划艇这个中国体育的“软肋”,史无前例地拿到了12个项目中的9张奥运会入场券,可参加11个项目的比赛。 只有爸爸妈妈才知道,入场券来得多么不容易。 夏季,4点多起床。趁气温还没升高,先练到9点,下午3点多再下水,直到晚上7、8点钟。 冬天,5点起床。跑步、热身。8点到11点下水训练。下午再从2点练到5点。晚上,视情况练力量,或者念书。 毅俊妈妈说,冬天看儿子训练,她会站在边上哭———刺骨的寒风刮得脸生疼,而自己儿子只穿一件T恤,在冷水里一泡就是一整天。 23日 电话里,毅俊妈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儿子23号比赛!” 从奥运会开幕以来,爸爸妈妈场场不拉地坐在电视机前做铁杆观众。儿子不能打电话来,看看其他中国运动员也好。 每次电视里采访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家长,当家长们为孩子们掉眼泪,他们也陪着抹泪。“孩子们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苦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