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从钻石杯看中国男篮奥运前景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19:25 北京晚报 |
从4月集训到刚刚打完的“钻石杯”,中国男篮打的真正有质量的比赛就“钻石杯”3场。78比92负于塞黑,84比82险胜澳大利亚,74比84不敌阿根廷。塞黑和阿根廷是2002年世锦赛的冠、亚军,中国队输得不多。澳大利亚是悉尼奥运会第四名,中国队还赢两分,不错。这恐怕是历届中国男篮在备战奥运会时最好的热身战绩了。估计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对征战雅典奥运会有点底了,信心也增强不少。
从“钻石杯”看得失 中国男篮在贝尔格莱德虽只取得1胜2负的战绩,但却在当地引起很大轰动,因为这支队伍与两年前的世锦赛时相比,已有很大不同。一是这支球队由NBA著名教练哈里斯执教,他和执行教练尤纳斯已经使这支队伍产生了变化。二是姚明已成NBA全明星球员,他在篮下的攻防威力已有很大增强。三是这支队伍换了不少新面孔,“姚易组合”备受关注。塞黑主教练科科斯科夫就称此组合是“绝配”。四是中国队的攻守转换明显比过去快了,防守能力有较大提高。引起轰动自然也就引起各队的重视和研究,亮在明处的中国男篮到奥运会比赛时,形势会更加艰难。 然而,“钻石杯”也毫不留情地暴露出中国男篮的不足。从有限的技术统计看,中国男篮的不足仍是老问题:篮板和失误。3场比赛中国队前场篮板平均每场抢到5个,而对手是9个。助攻的比例是10比19.7,失误为25比15,快攻成功率是1比6。在6个队中,中国队是“失误状元”,姚明、杜锋、刘炜排在个人失误的前10名内。 “姚易组合”与“姚巴组合”相比,确有不少优势,易建联移动比巴特尔快,跳得也比巴特尔高,脚步也比巴特尔灵活。但易建联毕竟没有巴特尔块头大、有力量,得分主要是找空当而难以“生吃”。中国队与其他队内线得分比为28分比39.3分,而姚明平均每场就得到22分(包括罚球),无疑,要增强中国队的内线攻击火力,易建联等必须加强进攻。 这3场比赛,中国队每场平均得分列前三名的分别是:姚明22分,李楠12.3分,刘炜11.7分。3人总计得46分,而其他人得分都在10分以下,这样的得分是无法赢球的。 奥运小组赛必须胜两场以上 当然,打“钻石杯”时,中国男篮的状态并非最佳,尚有潜力可挖。而怎么把潜力挖掘出来,就是“银狐”哈里斯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好的工作了。他的助手尤纳斯因腰伤已在立陶宛维尔纽斯等待中国男篮了,尽管有伤要治,但尤纳斯仍坚持给哈里斯搜集对手的情报。眼下,该亮相的都亮相了,哈里斯对对手的情况应该心中有数了。 一两个月前,中国男篮曾把小组赛的策略定为“吃掉新西兰,死拼意大利和西班牙”,现在看,这个策略恐怕要调整一下了。因为意大利队阵容最整齐,他们在德国刚刚“剪”了美国“梦六队”17分。西班牙队在以5分击败塞黑队后,队长加索尔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进入奥运会前四名,并争取夺冠。中国队要想打进奥运会前八名,就必须在小组赛胜两场以上,他们能“吃掉”谁呢? 一口一口地吃 对新西兰队是必“吃”无疑的。跟新西兰队相比,中国队无疑占有内线优势,姚明可以在篮下肆无忌惮。但是,中国队必须在外线给予火力支援。 对其他4支实力都强于中国队的球队,中国队也只有横下一条心,拼下一个算一个。别看塞黑队是世锦赛冠军,但他们少了两个主力:神投手斯托贾科维奇和中锋迪瓦茨,实力已不及前年。塞黑队虽拥有多名NBA球员,但他们崇尚的还是整体篮球,攻防都讲究配合。他们动作凶狠,经验老到,想摸下塞黑确实比较难。但一旦分咬得比较紧,中国队关键球处理好了,未必没有机会。 西班牙虽然是欧锦赛亚军,但也并非“摸不得”。该队得分主要靠加索尔、胡安和劳尔,加索尔与2.21米的杜埃尼亚斯是一对厉害的内线组合。加索尔认为:“如果我们能控制住姚明,那么战胜中国队就不成问题。”从西班牙队热身赛情况看,倘若加索尔热衷于单打独斗,西班牙队就要“瞎菜”。摸西班牙队的突破口也许就在加索尔身上,当然,也别忘了缠住后卫胡安。 意大利队尽管势头正劲,但也并非没得打。意大利队没有太大名气的球员,但他们实力平均,个个能得分,加兰达和巴塞尔更是在打“梦六队”时火了一把。该队的软肋在内线,中锋的身高只有2.11米。不过,他们用联防多少弥补了内线的不足。意大利队的火力点主要在外围,突破和中远投结合不错。 “美洲豹”阿根廷队近几年迅速崛起,前年奇迹般地夺得世锦赛亚军。该队除吉诺比利、斯科拉等人在NBA效力外,其他9人都在西班牙或意大利打职业联赛。虽然该队中锋身材不高,但意识极好,且拼抢篮板凶狠。他们在内线的得分多是在移动中完成的。阿根廷队得分的主要手段是反击、突破和远投。 中国队要想在小组赛上赢两场球以上,根本的途径是防守、防守、再防守。如果中国队真的能小组出线,也许能取得比第八名还好一点的名次,因为另一组出线的可能是美国、立陶宛、澳大利亚、希腊。但是,中国队能否小组出线,还真的是“家里的菜——没(食)谱”。 本报记者 孙保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