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翔:姚明该快乐起来 让人想起了米卢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2日 12:46 体坛周报 |
又是一场崩溃式的惨败,赛后默默离开的姚明背影低弯,在这个背影里我们读不到他飞扬的年轻和挺拔的高大。 他才23岁,其实还是一个喜欢电脑游戏的孩子,但是他必须在品位极端的痛苦之后还要留下沧桑的胡子,究竟是什么让他背负了难以承受“重”?
我几乎可以认定,他和他的队友不可能在这样的比赛中获得快乐。奥运竞技起源于人们对于胜利、丰收和和平的欢庆,它的本质应该是快乐的,激越的。但是现在,除了那些高高站在领奖台上的英雄,谁从比赛中得到了快乐呢?即便是英雄,也是经过了炼狱一般的煎熬,才能获得那个之于结果的狂喜;即便是英雄,也会因此背上更为沉重的压力。当今天的英雄在明天失败的时候,会比别人承受更深的痛苦,就像占旭刚。 在过去的几天里,出现了某些教练对失败队员的无情痛斥“你可以回家了”;出现了19岁的滕海斌在体操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后写检查到第二天天明;出现了混身是伤的李雪梅无奈地跑完全程后被嗤笑为“业余成绩”。 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是“重在参与”。但是一些眼睛里,奥运会的金牌和胜利成了某种特别的象征,于是我们难以接受失败,我们让运动员背上了沉重的“政治体育”和“功利体育”带来的包袱。 乒坛常青树瓦尔德内尔淘汰孔令辉/王皓后说:“对中国运动员来说,拿不到冠军就意味着失败。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比他们放松,因为我不怕输,我是来参加比赛的,但更是来享受乒乓的快乐的。” 谈到在运动中享受快乐,或许我们应该想起一个曾经十分熟悉的老人—米卢。窃以为,米卢对于中国足球的最大贡献不是让中国足球冲出了亚洲,而是带来了观念的革新,带来了“快乐足球”。把足球的外延放大,我们应该在整个体育竞技中提倡“快乐体育”,让运动员在体育运动中享受生命的乐趣,这是还竞技体育以本真。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就提出要“不为第一,不耻最后。”我想,我们必须在观念上真正地树立参与意识。 所以今夜,即便看完了男篮的比赛十分难过,但我实在不想再去对他们进行责难。17岁的易建联在品味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痛苦,17岁的那些和他一样喜欢篮球的孩子或许正在某个街头的球场欢天喜地地享受“街头篮球”。 我们要做的应该是陪他们一起消解痛苦,让他们在今后快乐起来。(黄健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