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流苦等还可能不理不睬 记者寻找混合区杀出血路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9日 09:23 中国体育报 |
奥运采访,除了班车之外,与我们采访活动最为密切相关的恐怕就是混合区了。 混合区,是我们惟一可以接触到运动员的地方。每到一个场馆,首先都要弄清楚哪儿是混合区,并预先把从记者席位到混合区的路线摸个熟,这样才不至于临时抓瞎。要知道,赛后运动员经过混合区只有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这还是在他们正常走路的情况下。
要遇到连走带跑的,我们就大为头疼。比如体操队的男孩女孩们,一个个比赛后都像小老鼠似的,一眨眼就从混合区溜进了休息室,任你在栏杆外喊破了喉咙,他们也只是一边跑一边摆手不肯过来。 混合区有自己的规则,那就是电视优先,广播和报纸媒体只能排在后面干着急,往往是你想要采访的人从通道口出来就被电视记者堵住,先轮流接受电视专访,一家家往下排,最后才流水线似的流到我们面前。 田径男子百米的“流水线”恐怕是最为壮观的了,队员总共才在场上跑了10多秒,而数千记者堵在混合区,队员出来光在这里就走了一个多钟头,我相信到了尽头,他们一定是口干舌燥,比赛跑还累。 奥运比赛有挤破头皮的混合区,也就有异常冷清的混合区,在蹦床和艺术体操的混合区,我就因为当时没有其他同行在场而享受到了两次“独家专访”的权利,人家不仅极其配合,还欢迎我们下次再来加油。 混合区也分档次,赛艇和皮划艇的混合区就有两个,只有前三名的队伍有资格在水边的混合区接受采访,而要采访名次靠后的各队,只能到运动员区域外的第二混合区干等。这是紧靠运动员大门的一块空地,简单地用绳子围着,不仅没有椅子,而且没有遮拦。我们像狗仔队似地站在烈日下等上20多分钟,已经好像洗了几回桑拿,这时候最大的心愿与中国队完全一样,希望他们至少拿到奖牌。 由于在体操混合区采访十分困难,经过几天摸索,大家终于发现体育馆外的队员候车处是个最佳采访区域,队员等车而车不来的时候,他们只能站在那里,这时候上去采访,他们想跑都跑不了。 还由于在这里“死守”队员的经历,让跑体操比赛的记者们彼此熟悉、互相帮忙。在这里,我们不仅自创了一个“第二混合区”,而且大家还因为这样变得异常团结。 本报特派记者 许珂 (雅典8月28日电)(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