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第二赛场见闻--主新闻中心记者“百态”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19:12 华奥新浪 |
奥运会的新闻大战一直被认为是“第二赛场”。8月17日雅典奥运会已经进入第四天,记者们的“比赛”也是日渐精彩。 尽管佩戴EC证件的记者由于只能在主新闻中心(MPC)活动,失去了像持有E证记者那样在各个赛场里潇洒地见证金牌诞生,与金牌运动员面对面的机会,也没有有更多的机会体验雅典各方面和组委会的工作。然而,在主新闻中心这方天地里,每天也都在发生着不少新
大厅工作间一片繁忙 在主新闻中心,最繁忙的当属拥有800个座位的大厅工作间。来自世界各地数千名文字和摄影记者,从奥运会开幕之前开始,就展开了“占位”运动,因为像新华社之类的能够在主新闻中心拥有自己的工作间的媒体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记者必须在工作大厅里,利用组委会提供的“大众服务体系”来完成工作。 记得新闻中心第一次爆满是8月12日上午,当指针指向12点的时候,一位志愿服务人员走过记者坐着的位置,后面跟着三位黑皮肤的记者,只听见志愿服务者说到:“请你们等一下,我会帮你们找位置。” 记者顺势抬头望去,工作大厅几乎已是“人满为患”。 从12日之后的每一天里,工作大厅里几乎都会在12点时,已经让各路记者坐得满满当当,拨号上网声此起彼伏。众多记者就是从这里,向世界各地传播着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点滴讯息。 资料查询还算方便快捷 记者留意了一下,大厅里共有90台计算机,为记者们提供大赛的及时讯息和所有参加运动员的资料。到目前为止,这90台计算机的运营基本上还算正常有序。惟一一天的例外,好像就是开赛后的第二天,有一台服务器一度陷入瘫痪,使得工作大厅内的计算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无法正常工作。为此,负责本届奥运会新闻营运的系统“讯息2004”不得不向记者们发出公告,对由于服务器的“失灵”而带来的不便进行了解释,让记者们当天尽量使用及时派送的成绩公布栏内的成绩公告。 虽然,这一插曲让记者已经习惯了网上查询资料的记者感到不便,但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现场报道的我还是觉得,雅典奥运会主新闻中心的讯息查询系统还是相当方便的,只要按照提示操作,可以方便地查询到比赛的所有资料,尤其是运动员的背景资料可谓非常齐全。记者觉得,这套系统也是非常值得将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借鉴的。 惟一的遗憾是,据说有250人为其工作,提供讯息的这条系统内,即时的消息更多地偏于赛事本身的报道,有关比赛外围的、可读性强的内容相对少了一些。为此,记者已经开始向当地的英文报纸“求援”。 记者“播报”各显其能 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媒体大战已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据记者观察,在大厅里工作的记者几乎都是人手一部手提电脑,直接上网发布稿件。 当然,也有一些例外。记者就看到有一位外国记者,是用手机“播报”新闻的。这位记者对着成绩公告,居然可以一口气说上半小时。看点这一幕,记者不觉想到了1989年,当年刚刚工作一年的记者有幸被派往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采访世界杯田径赛,当时也是依靠这样的电话播报与后方联系,发稿。 说到这里,不得不补充一句,这回,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采访记者条件已经是相当优越:每一位记者都配备了最先进的手提电脑,手机(由中国奥委会为所有持证的采访记者提供)、录音笔和数码相机等。而年轻的记者们不仅对电脑熟悉,而且英语也不错,工作起来自然也方便快捷。 话说回来,还有一位外国记者,则利用组委会的电脑,直接写邮件发送,居然连手提电脑也不用带了。只是这样,恐怕也是应急,因为毕竟800人的大厅里,只有90台电脑。 关注中国,关注北京 作为一名中国记者,在大厅工作了几天,有了一种深深的自豪感:因为有不少外国记者都来打听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情况,来打听北京奥运会的筹备情况。 而每每此时,记者首先会给他们推荐一张光盘——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录,这是由中国奥委会制作的,内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详细资料,而且是中、英文两个版本。其次,记者会向他们推荐位于工作大厅楼下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工作间”。这个只有五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间据说每天接待的记者都会超过百人。 张秀萍 雅典8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