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愿者在雅典“实习” 志愿者大多不会“笑”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5日 09:40 中国体育报 |
在雅典万千志愿者大军中,时不时还会碰到北京老乡,他们就是来自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昨天在女垒赛场的新闻中心,记者刚一到,就被志愿者悄悄通报给了另一志愿者。一会儿,一位北京小伙子急匆匆进来,高兴地与我相见。原来,他事先留话给希腊同事,只要有中国记者来就告诉他。 老乡见老乡,当然很高兴,但更让人高兴的是北京奥组委为办好北京奥运会而下的
说到志愿者,使人又想到这些天在雅典的一些相关感受。 随着这几天有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报到,从人数和规模上,雅典已不输悉尼。但我发现,雅典不如悉尼的是,志愿者队伍中鲜见老年人,而悉尼奥运会时,老年志愿者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也兴高采烈地发挥着自己的一点点余热。虽然限于条件,许多场合不适宜老年志愿者,但奥运会的庞大需求中,仍有他们可施展的一席之地。如,一些人流量较小的守门、一些可坐着工作的咨询、记者班车站出入口的旗语、地铁口为外国人指路,等等。他们觉得这辈子能为奥运会做一点工作,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尽管他们大多都是在一些“被人遗忘的角落”,是配角的配角,但他们能从中获得一种特殊的快乐。所以,你会看到,他们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暖暖的,直入人心底。 而这样的微笑,恰是雅典志愿者中比较缺少的。虽然他们工作起来也是废寝忘食,服务中也是无微不至,但他们不大爱笑,面部肌肉有些拘谨,有时便难免显得有点程式化、脸谱化。当然,雅典与悉尼比,语言沟通上有着天然的困难,但如果多一些微笑,不是又可以缩短相互陌生的距离吗?笑容,也是一种语言啊,而且是不用翻译的“世界语”呀。 本报特派记者 史明(雅典8月13日电)(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