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卫生气象准备充分 京城各部门经历奥运“小考”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11:36 京华时报 |
假如把2008年的奥运会比做一场大考试,那么此次火炬传递就是大考前的小考,而各部门就是参加考试的学生。经过了考前的预习,练就了一身的本领,随着火炬传递的开始,他们各就各位开始了这场“特殊”的考试。小考的分数关系着未来大考的成绩。通过小考,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到存在的不足,为大考的到来做足最充分的准备。 考生001号:交警
分秒不差完成预案 【考前准备】8小时、55公里、148个接力点,为保障火炬传递路线周边道路社会安全畅通,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给各个支队布置了两个作业,即外围交通疏导方案和传递活动现场交通维护工作方案。6月4日,火炬传递途经的5个交通支队给管界内的交通队下发了交通疏导的具体时间表,将管制时间和交警上路时间细化到每分每秒。该表规定:交警应在管制前10分钟内腾清道路,外围疏导分流社会车辆的工作则提前一个小时。 【考试绝招】各支队都偷偷苦练“内功”,事先都按照火炬传递的“接待规格”进行了3次模拟练习。交管局指挥调度中心利用室外信息显示屏,根据路线行驶进程,及时播放相关路况信息,诱导分流社会车辆。各单位在勤务路线外围的主要路口及路段设置了交通指示标志及交通诱导标志。针对火炬传递车队行驶路线的道路,顺行方向除公交、电车(不含小公共)和持有活动车证的车辆外,要求全部分段绕行。 【答题情况】火炬手通过管制道路前10分钟,非传递活动的人和车都被严格控制在警戒线外,保证其在3分钟的传递中顺利通行。由于当天北京国际汽车展开幕,两个活动相互影响,管制时间内部分路段出现拥堵,如国贸桥至国展路段。但管制结束后,道路恢复畅通。3000多名交警和所有的协管员都上路维持秩序和安放阻道的红锥桶。火炬传递全程井然有序,分秒不差地按照最初设定的时间完成了任务。此外,由于管制日前告知工作准备充分,当天社会车辆出行适当减少,以至管制结束后道路畅通。 本报记者林色平 通讯员杨国平 考生002号:120 全市站点进入战备状态 【考前准备】120为此次火炬传递准备了最好的抢救车。并要求全市各级120急救站点在传递期间处于战备状态,保证急救车可随时出发。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级120要保证立即能够启动应急预案。 【考试绝招】参加此次传递的不是普通的急救车,而是比普通急救车宽半米、长一米、装备齐全的抢救车。车上配备了心电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氧气瓶和担架等各种急救设备,甚至可为危重病人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 【答题情况】昨天7时,抢救车赶到车队集合地点。中午12时左右,在故宫后门休息点,传递车队中的3名工作人员中暑,病情严重的一人虚脱。在短短的12分钟里,120急救人员完成了对3人的初步诊断和急救治疗,并在警车开路下将3名中暑者送往北大医院。在奥运村传递点,一名已经完成火炬传递的火炬手犯了胃病,急救人员马上为其提供了药品。 本报记者杨凤立 考生003号:999 豪华急救车会场坐镇 【考前准备】6月8日,999接到通知,承担6月9日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中朝阳主会场———奥林匹克国家体育场公园工地和洼里乡火炬传递沿途的急救医疗保障工作。999派出6辆车、20名医务人员承担本次任务。其他车辆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做好出发应急准备。 【考试绝招】派出该中心最先进的奔驰急救车,布置在朝阳主会场。这辆价值200多万元的急救车配有全套急救设备,“简直就是一个流动的小型急诊室”,呼吸机、吸痰器、氧气瓶、除颤起搏仪、心电监护仪、担架等急救设备一应俱全。此外还准备了充足的药品。 【答题情况】先后为4名出现外伤、腹泻、中暑和日光性皮炎的患者进行了急救。 本报记者杨凤立 北京So Beautiful(主考总结) 本报讯 (记者侯艳)昨天,2004雅典奥运会火炬全球传递活动首席新闻官安德鲁先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昨天的北京“So Beautiful”。 安德鲁先生说,作为此次活动的首席新闻官,他非常荣幸来到北京。安德鲁先生特别提到,北京对火炬传递活动的交通安排非常棒。传递车队行进道路周边的交通秩序非常的有条不紊。昨天的传递活动非常顺利,证明前期的投入和辛苦都是非常值得的。整个活动给他的感觉是“SoBeautiful”。长城、故宫、景山等地方都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些建筑都“SoBeautiful”。除了北京的古代建筑外,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北京人的热情。“沿途北京人脸上的微笑构成了北京独特的美丽。每一个北京市民都SoBeautiful”。 考生004号:气象台 气温检测车全程跟踪 【考前准备】5月10日,北京市气象台成立“2004年雅典奥运火炬传递北京段气象服务保证小组”,10多名工作人员开始对奥运火炬传递这一天的气象服务做准备。他们根据往年同期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大量的分析、调查和整编,对6月份的天气状况作出预测。 【考试绝招】从6月1日开始,“保证小组”每天向奥运火炬传递指挥部传递气象信息,提前24小时对火炬传递路段的气温、天空状况、风力、降水概率等情况作出预测,数据甚至精确到了每个小时和每个接力点。如果遇到雷雨、大风等特殊的天气状况,可提前几十分钟作出精确的预报,提醒指挥中心做好预防准备。6月8日,火炬到达北京,火炬行程所及的每处地方都成为气象预报的重点。市气象台预测到首都机场和慕田峪长城的天气状况后,发出高温天气预报及时提醒指挥中心注意防晒和防暑降温。 【答题情况】9时20分,随着第一位选手出发,流动监测车缓缓启动,行驶在选手前方。与此同时,遍布城区的10多个自动气象站也开始工作,及时将监测到的天气数据反馈回气象台。监测车上的4名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着气象监测仪器,将沿途监测到的气温、风力、天气状况等随时通过电话报告给指挥中心,用来提醒后面的选手以及观众。直到晚会结束,他们的工作才算全部完成。 本报记者王秋实 考生005号:清华 交通管制视频监控 【考前准备】一个月前,清华大学成立了由校党委副书记和副校长担任指挥的领导小组,对圣火经过的3.7公里周边区域进行多次考察,将防恐防暴列为工作重点。各院系团委、学生会也提前对学生进行了动员,加强安全意识的教育。 【考试绝招】圣火到来前的半小时,校园实行交通管制,主干道上不允许出现机动车。对圣火传递途中经过的20栋高层建筑物的制高点采取控制,关闭临街的窗户,并对当天进入大厦的人进行检查。学校保卫部成立了一支由消防、医疗、保卫等部门组成的队伍,对现场之外的公共区域进行视频监控。监控室内,分布校内的33个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实行滚动播放,一旦发生意外,准备好的消防车、抢险车、急救车就可马上奔赴现场。 【答题情况】昨天下午3时55分,当奥运圣火到达清华大学东门时,清华园内聚集的人数已超过了1.6万,是校方预计人数的两倍。学校通过校内道闸系统进行了交通管制,人群被分流到各个区域中等候,保安用警戒线将人群有序隔开。当一个火炬交接点活动结束后,人潮散去,保安们马上奔赴另一个岗位,采用分段控制避开下一个交接点,保证充足的警力供应。 本报记者张灵 《京华时报》 (2004年6月10日第A08、09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