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火把我们联结在一起 听火炬手讲述他们的故事(图)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10日 11:20 北京青年报 |
最早摸到了火炬 148名火炬手按传递顺序被分在6个集结点,排在前29位的火炬手在第一集结点集结,我的序号是“15”。也就是说,我有幸成为了在北京第一批传递火炬的火炬手之一。第一集结点群星荟萃,除了王义夫,还有刘欢、宋祖英、杨澜、白岩松、徐滔、杨凌、李小鹏、罗雪娟等“星星”,大家身着统一的火炬手服。
9点钟左右,有雅典方面的组织者招呼排队、发号码,14号罗雪娟和15号的我被从队伍中分了出来。因为我们所跑路段在天坛内,大部队所乘的大客车无法进入,我们只得乘一“依维柯”放了单儿。上车之前,组织者将两个牛皮纸桶发到我和罗雪娟手里,这就是我们要传递的火炬,而直到这时,其他火炬手都还没碰到火炬。“今天咱们可能是第一个摸到火炬的。”罗雪娟兴奋地对我说。 永存记忆中的两分钟 从天坛北门进园,尽见热情的人群,我和罗雪娟交接火炬在祈年殿外长廊内,在等待圣火到达过程中,祈年殿的工作人员特别叮嘱:“一会儿点火时别把火炬举太高,注意上边。”在与罗雪娟和有关负责人士商量后,我们将接力点挪到了长廊外,这样罗雪娟就多跑了将近10米。 在罗雪娟与我的两个火炬对接的一瞬,我的心跳不可抑制地加快。在护跑手的引导下,我慢慢跑向下一个接力点,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熊晨熙等着我点燃他手中的火炬。从事体育新闻报道工作20年,其间是以采访者的身份涉足赛场,这一个短短的两分钟,让我有了亲身参与奥林匹克的机会,而能在标志着古老中华文明的天坛,传递同样拥有历史厚度的奥林匹克圣火,使我手中的火炬有了别样的分量,而这一切都缘于北京青年报这个集体。 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 在我回到“收集”车上时,是来自第一集结点火炬手的一片掌声。后来发现这是他们对同行的一种即兴的欢迎礼仪,这中间还夹杂着击掌和高叫,其中以刘欢的分贝最高。 “感觉太奇妙了!那么多的歌迷跟着我跑,我事先没想到会是这样,真的,太好了。”宋祖英声音低婉地讲述。杨澜说:“就是觉得300米太短了,太快了。一个月前通知我们要加强锻炼,原来我一周两次上跑步机,这一个月是两天一次。今天觉得比想象的轻松。路边的观众太热情了,好像大家一起跑一样。”当日杨澜接力刘欢,跑之前杨澜曾与刘欢约定“不行我迎迎他”,“结果他自己跑过来了。”杨澜指着刘欢笑。“大家准备的量都富余了。本来以为这些年上了点岁数,没想到还行,我现在还能在水里憋1分40秒呢。”刘欢适时地展示自己的能量。 火炬把我们联结在一起 这时,我掏出了笔和纸,此举引来白岩松的“抗议”:“怎么咱车上冒出一特派记者?”转而对我说:“在广场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不会闲着。” 白岩松被路边的人潮彻底地感动了。“我跑完之后,给两边观众各一个深鞠躬。我们148人不过是148根火柴,用我们的个体,来点燃大家。”白岩松说。原来他以为不同路段观众有多有少,但如海一样的热情人群,让他不得不以那样的动作来说“感谢”。“记得那年申奥我们在莫斯科,申奥成功后我跑到外面,挤在一个小电视前看国内庆祝的实况转播,那壮观的场面让我直后悔在莫斯科,这回总算弥补了一回,是不是,刘欢?”刘欢连连点头:“就是,就是,当时我也在莫斯科。” BTV-3《法治进行时》的主持人徐滔也被热情的观众感动,她回报的方式是不停地对着车窗外挥手。车子快回到天安门广场时,徐滔甩着手过来:“酸了。”“能在天坛北门跑我太高兴了,我家就在天坛附近,我爸妈今天也过来了,结果两人挤散了,我爸看见我了,我妈没看见。我呢,光顾跑了,谁也没见着。还有就是,我爸昨晚学了半天怎么用数码相机,今天看见我忘了拍了。”徐滔倒豆子般地讲着自己的“隐私”。 闲聊中刘欢说起这样一件事:“两天前我梦见火炬有两米长———别把什么给点了,接着又跑错了路,这份儿折腾。今早4点躺下,睡不着,就起来了。”从早晨到中午,车上的气氛由最初的有点陌生变为轻松,在广场说再见时,徐滔扯着嗓子作总结式发言:“是火炬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